《Adv,Mater》,螳螂都可以背着走!一种新型微型电池设计

由于微型传感器对流散热的限制,其体积变化与L2成正相关,而微型电池的体积变化与L3成正相关,因此微型电池的可用能量随体积减小而急剧降低。此外,微型电池的关键活性物质比例较低,导致其能量密度也降低。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型传感设备需要匹配体积相当的微型电池来供电。由于微型传感器对流散热的限制,其体积变化与L2成正相关,而微型电池的体积变化与L3成正相关,因此微型电池的可用能量随体积减小而急剧降低。此外,微型电池的关键活性物质比例较低,导致其能量密度也降低。

为打破电子设备和储能系统的比例法则约束,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ames H. Pikul教授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Paul V. Braun教授团队最近提出一种新型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微型电池设计范例,即使用正负极集流体无缝集成的无外包装的新型电极、熔融盐电镀的具有晶体取向的整片LCO正极以及预沉积锂或无锂负极的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得到的完全封装的微型电池重量轻(50 ~ 80 mg),体积小(20 ~ 40 µL),能量密度为432 Wh kg-1和1055 Wh L-1,其重量能量密度是同类大小微型电池的4倍,而功率密度是180倍。相关论文以题为“A Nearly Packaging-FreeDesign Paradigm for Light, Powerful, and Energy-Dense Primary Microbatteries”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IF=30.849)上。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1760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将钴酸锂(LCO)正极和锂金属负极材料电沉积到薄金属箔集流体上,并且将两个集流体通过热熔胶带垫圈进行密封,直接用作微型电池的密封外壳。这种设计取代了传统笨重的金属或软包电池铝塑封装膜等外壳材料。通过熔盐电镀,LCO正极可沉积到200 μm厚。LCO取向性的晶格排列使其即使在厚度高达130 µm,94 %密度和61.7 mg cm-2负载条件下,仍出现出乎意料的高倍率性能。这是因为优化晶体取向的LCO材料可使Li+在材料内部的扩散速率提高到常规涂布的随机取向LCO的Li+扩散速率的10 ~ 100倍。

此外,取向LCO的整片结构也降低了界面阻抗和欧姆过电位。进一步通过比较将微型电池充电到4.3 V和4.7 V的能量密度,证明其可实现有限循环寿命的充放电。此外,探究了无锂阳极设计(所有的锂都来自阴极,不需要额外的锂源)和低体积分数封装的预沉积锂阳极之间的能量密度进行权衡比较。通过将微型电池安装在昆虫上进行演示,表明这种设计可提高微电子器件设计空间,并使微型机器人的前景成为可能。

图1. 微型电池的设计与结构。(a)充电后微型电池的SEM横截面图像;(b)充电前无锂阳极微型电池结构示意图;(c,d)美分硬币上的微型电池侧视图和俯视图;(e)欧洲螳螂携带的54mg微型电池;(f)蒲公英上的微型电池点亮LED灯;(g)黄蜂携带微型电池和LED灯飞行。(f,g)图中的93 mg包括微型电池的总质量(79 mg),发光二极管(1 mg)和连接部件(13 mg)。

图2.全封装微型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3个无锂阳极微型电池从4.7到2.5 V的放电电压曲线,0.63 ~ 2.93 mA cm-2电流密度,对应0.06~ 0.3 C倍率;(b)单个无锂阳极微型电池在3.0 ~ 4.3 V之间充放电曲线,电流密度为0.63 ~ 2.93 mA cm-2,对应0.1~ 0.5 C倍率;(c)全封装微型电池的Ragone图;(d,e)微型电池和商用电池(包括一次和二次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能量密度分布图,包括体积从0.005到500 mL的不同包装和类型的电池。

图3. (a,b)整体单片LCO的表面和截面SEM图像;(c)在接近整片LCO的顶部表面区域的高分辨横截面FIB-SEM图像;(d,e)表面离子铣削2和12µm后的整片LCO的SEM俯视图,缝隙表明整片LCO内部具有均匀宽度的通道,并与集流体正常连接;(f)整片LCO和商业化的LCO颗粒的XRD分析,插图显示了分别与(003)和(110)晶格平面取向相对应的晶体结构

图4.整片LCO的电化学性能。(a)在同一电极上连续测试不同电压范围下的整片LCO充放电曲线。两个周期的电流密度为0.81 mA cm-2,分别对应于4.3V的0.1 C和4.7 V的0.06 C;(b)整片LCO正极在4.3 ~ 3.0 V放电时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为0.73 ~ 14.56 mA cm-2,对应倍率为0.1~ 2 C;(c)整片LCO正极在4.7 ~ 2.5 V放电时的倍率性能(实线为实验结果,虚线为模拟结果),电流密度为0.15 ~ 14.56 mA cm-2,对应倍率为0.03~ 1.3 C。每次电流密度测量都使用一个单独的电极;(d)不同SOC放电状态下的整片LCO正极和涂布LCO正极放电过程中的Li+扩散系数;(e)模拟了Li+浓度在LCO厚度上的分布;(f)模拟LCO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和厚度条件下的能量密度。所有充电都是用CCCV曲线进行的。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成果结合电池结构优化、电化学沉积的整片LCO正极和封装设计,实现了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小而轻的微型电池。其中,熔融盐电镀可使整片LCO正极高达130 µm厚,无添加剂,具有94%密度,其面积容量高达12 mAh cm-2,能量密度高达4100 Wh L-1和880 Wh kg-1。独特的电极结构和晶体取向可使Li+快速扩散以及在高负载密度下实现优异的倍率性能。

通过将这些LCO正极与无锂阳极或预沉积锂的锂金属阳极集成,加上低体积分数封装设计,最终实现了具有432 Wh kg-1和1055 Wh L-1超高能量密度的微型电池,这是之前已报道的类似质量和体积的微型电池的能量密度的4倍。这种高能量密度、质量轻和体积小的微型电池可显著提高微电子器件的性能,使新的便携式和微型机器人设备出现成为可能。这是之前微型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无法实现的,启发了宏观电池的新架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材料科学与工程】,未经许可谢绝二次转载至其他网站,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mse_material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