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椎所丨PNAS发文探讨热河生物群时空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相关性

文章总结了早白垩世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盆地演化以及深部过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恢复了热河生物群及相关陆相生物群的时空分布,探讨了生物群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该研究揭示,热河生物群的产生和发展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过程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王敏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孟庆任、朱日祥在PNAS发表一篇合作研究论文,“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时空演化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响应”("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Jehol Biota: responses to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estruction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文章总结了早白垩世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盆地演化以及深部过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恢复了热河生物群及相关陆相生物群的时空分布,探讨了生物群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

早白垩世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峰期,主要表现为岩石圈伸展减薄、大规模岩浆活动、强烈地壳拉张以及裂谷盆地形成等。大量研究证明,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之下俯冲是导致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主导机制。该研究揭示,热河生物群的产生和发展与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过程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它们的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时间上的耦合,而且在空间分布上也显著关联。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不断回撤导致华北克拉通北缘裂谷盆地由西向东逐渐迁移。沉积盆地的空间迁移和陆相地层的穿时性发育直接影响到热河生物群等的时空分布格局。

该研究揭示了陆相生物群演化与区域构造活动的成因联系,为探索地球深部构造活动如何通过地表地质过程制约陆相生物群的演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34/e2107859118

图1 热河生物群三个演化阶段中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变化:鸟类在阶段I分布范围局限,但出现更多基干类群;在阶段II和III分布范围更广,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加

图2 华北克拉通北缘下白垩统火山-沉积层序以及热河和相关生物群的时空分布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