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教科书!研究表明高浓度氨对植物有毒性的原因是过度酸化

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铵和有机氮作为氮源。然而,丰富的铵营养会损害生长,即铵中毒,其主要原因在以往中被认为是铵的积累是导致毒性。现在有研究表明这一说法可能被颠覆。该研究认为植物铵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酸性压力,而不是铵的积累。最近的研究表明,大气中CO2浓度的上升会减少C3植物中硝酸盐的还原,而铵的利用率不会降低。

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铵和有机氮作为氮源。然而,丰富的铵营养会损害生长,即铵中毒,其主要原因在以往中被认为是铵的积累是导致毒性。现在有研究表明这一说法可能被颠覆。

2021年8月16日,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日本岛根大学的Takushi Hachiya等人题为“Excessive ammonium assimilation by plastidic glutamine synthetase causes ammonium toxicit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认为植物铵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酸性压力,而不是铵的积累。

硝酸盐和铵盐是大多数植物氮 (N) 的主要来源。最近的研究表明,大气中CO2浓度的上升会减少 C3植物中硝酸盐的还原,而铵的利用率不会降低。因此,随着全球CO2水平的上升,增加作物对铵的使用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与硝酸盐或较低浓度的铵相比,毫摩尔浓度的铵会导致植物的生长抑制和萎黄病,被称为铵中毒。在高铵盐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会表现为无效的跨膜铵循环、无机阳离子和有机酸的缺乏、激素稳态受损、pH 调节紊乱以及光磷酸化的解偶联等,然而,触发铵毒性的初始事件仍有待确定和表征。

该研究首先鉴定到一种明显的对铵不敏感的突变体ami2,其当在 5 mM (NH 4 ) 2 SO 4形式的 10 mM 铵作为唯一 N 源时,该突变体显示出比野生型生长更好,表明铵的毒性在ami2芽中减弱。进一步发现该基因定位在为谷氨酰胺合成酶 2 ( GLN2 ),并证实谷氨酰胺合成酶 2是铵毒性的致病基因。

在有毒水平的铵的存在下,GLN2 反应会在细胞内外引起酸性应激,在细胞内产生大量质子,从而提高芽酸度并刺激酸性应激反应基因的表达。将碱性氨溶液应用于铵培养基有效地减轻了铵毒性,同时降低了芽中的酸度。因此,酸性胁迫是拟南芥铵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238-7

文章来源“iPlants”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