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彭爽副教授在Physiological,Reviews发表论文

暨南大学为该论文的通讯单位,彭爽为共同通讯作者。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常见病因为饮酒、胆石病等,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诸多实质性进展,如病理性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胰蛋白酶原异常激活、细胞程序性死亡等。

近日,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彭爽副教授与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Ole H. Petersen教授(欧洲科学院副院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暨南大学名誉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hysiological Reviews(影响因子:37.312)发表了题为“The roles of calcium and ATP in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exocrine pancreas”的综述文章。暨南大学为该论文的通讯单位,彭爽为共同通讯作者。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常见病因为饮酒、胆石病等,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胰腺炎以胰腺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常常由局部发展累及全身器官和系统而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其病情复杂多变、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可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诸多实质性进展,如病理性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胰蛋白酶原异常激活、细胞程序性死亡等。

该论文全面总结了目前有关钙信号调控胰腺外分泌功能机制的最新进展,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通过选择性地阻滞三种不同类型细胞(腺泡细胞、星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特定类型的钙离子通道和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方式可作为该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绘制了一幅详尽的胰腺外分泌钙信号分子调控网络图。

由于急性胰腺炎的启动及病情演变机制十分复杂,探索其新的详细机制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深化钙信号对微环境调控机制部分的理解,将有助于挖掘新的分子靶点与治疗方案,未来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该论文还提出重症新冠肺炎与重症胰腺炎在发病模式方面具有相似性,即细胞因子和缓激肽风暴。阻滞特定类型钙离子通道的治疗策略为重症新冠肺炎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physiology.org/doi/full/10.1152/physrev.00003.2021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