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侯旭教授团队受美国《科学》期刊邀请,以“Bioinspired,Nanofluidic,Iontronics”为题发表了Perspective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计算量指数级增长的同时产生巨大的能耗。因此,发展新一代节能高效的计算机日益迫切。脑科学研究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对大脑在运算和记忆过程中的超低能耗的生理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计算量指数级增长的同时产生巨大的能耗。因此,发展新一代节能高效的计算机日益迫切。脑科学研究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对大脑在运算和记忆过程中的超低能耗的生理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模仿人脑节能高效的信号传导和信息存储机制的计算架构是实现全新计算机或脑机接口设计与开发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2021年8月6日,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侯旭教授团队受美国《科学》期刊邀请,以“Bioinspired Nanofluidic Iontronics”为题发表了Perspective文章,剖析新兴的仿生纳流离子学在未来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中的巨大潜能(Science, 2021, DOI: 10.1126/science.abj0437)。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纳流离子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仿生科学将成为纳流离子学发展的新趋势,并展望了仿生纳流离子学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等跨学科交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论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3/6555/628

侯旭简介

侯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首批)等。从事仿生液体门控技术与仿生纳流离子学等研究十余年,出版了两本国际学术著作,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如Nature, Science,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国家科学评论, Fundamental Research,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上发表论文50余篇。2018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9年,获得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青年学者奖,国际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峰会优秀青年科学家等;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并受邀参加了央视CCTV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嘉宾主讲科学公开课。现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高级编委、Advanced Fiber Materials、《应用化学》和《物理化学学报》青年编委、Cell 旗下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仿生材料化学委员会委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