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潘晖教授,JMCA,应变调控2D,CoOOH中Co3+,离子的自旋态实现高效析氧反应

低成本的Co基催化剂,被认为是碱性介质中OER的最有效催化剂之一。在本文中作者提出可以通过应变工程来调节2DCoOOH中Co3+的电子结构,促使Co3+离子自旋态重构,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本征活性。该文章报道了通过应变调控2DCoOOH中Co3+离子的自旋态实现高效析氧反应的过程与机理。

【文章信息】

应变调控2D CoOOH中Co3+ 离子的自旋态实现高效析氧反应

第一作者:李菲菲

通讯作者:潘晖

单位:澳门大学

https://doi.org/10.1039/D1TA03412J

【研究背景】

OER 是水分解制氢技术的基础。但是,由于复杂的四电子传输过程,OER反应动力学速度缓慢,并且过电位高, 限制了水分解制氢的效率。低成本的Co基催化剂,被认为是碱性介质中OER的最有效催化剂之一。

有趣的是,很多实验证明, 在OER 反应中,Co基的催化剂会发生表面重构,并且最终生成CoOOH,所以在Co基催化剂中,CoOOH很有可能是实际的反应活性位点。因此,研究CoOOH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活性是对提高Co基催化剂的效率非常重要。在催化剂设计中,如何提高催化的本征活性是科研工作者最关心的课题之一。

众所周知,过渡金属的电子结构在催化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钙钛矿的研究中,认为eg ≈ 1.2 催化剂的活性是最高的。但是,基态CoOOH 中Co3+的 轨道占据eg ≈ 0, 这也是纯的CoOOH 催化剂具有较高过电势的原因(0.35-0.4 V)。在本文中作者提出可以通过应变工程来调节2D CoOOH中Co3+的电子结构,促使Co3+离子自旋态重构,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本征活性。

【文章简介】

近日,来自澳门大学的潘晖教授,在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题为“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n 2D CoOOH via strain engineering: an insightful view from spin state transition”的文章。

该文章报道了通过应变调控2D CoOOH中Co3+ 离子的自旋态实现高效析氧反应的过程与机理。文章指出Co3+ 离子可以在拉伸的条件下,实现从低自旋态(LS: t2g6eg0)到高自旋态(HS: t2g4eg2)的转变。并且相比于LS,HS的Co3+ 具备更高的催化活性。

【本文要点】

要点一:应变引入自旋态转变

在 CoOOH 中,+3价的Co 离子具有 3d6 电子构型。对于LS的Co3+,六个电子完全占据 t2g 轨道(t2g6eg0,S=0),磁矩为 0μB。对于 HS的Co3+,两个电子从 t2g 激发到 eg 轨道(t2g4eg2,S=2),导致具有四个未配对 d 电子的 4μB 磁矩。计算表明无应变 CoOOH 的磁矩为 0μB,属于 低自旋态 (t2g6eg0,S=0)。但是stain=9% 时, 会发生自旋态的转变,计算得到的磁矩~3μB。

自旋态的转变可以从晶体场的角度来理解。从CoOOH的结构来看,CoOOH是以Co为中心的八面体。从PDOS可以得到Co的d轨道的劈裂。从LS Co离子,可以看到所有的电子填充在低能轨道dxy, dyz和dxz。对于HS Co离子,两个电子从低能轨道dyz和dxz进入高能轨道dx2-y2 和 dz2。这是由于eg和t2g轨道的分裂能,随着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终导致自旋态的转变。

图1. (a) CoOOH的旋转示意图,(b)计算出Co_3d轨道旋转后的wannier函数,以及应变为(c) 0%和(d) 9%时Co_3d轨道的PDOSs。

要点二:不同自旋态下OER 性能

为了阐明不同自旋态对 OER 性能的影响,作者研究了两种不同的O-O 形成机制:(a)氢氧根离子的亲核攻击机制和(b)氧原子的内部偶合机制。

在OH-的亲核攻击机制中,LS 和HS CoOOH 的电压决定步(PDS)都是*O → *OOH,能垒分别为1.89 eV 和1.76 eV(1.73eV),其中HS CoOOH 的 PDS 能垒略低于 LS CoOOH。但是对比O2 解离能,HS CoOOH 的O2 解离能明显低于LS CoOOH。因此,高自旋 CoOOH在OH-的亲核攻击机制中表现出比低自旋更好的OER催化性能。

作者通过计算台阶图和过渡态认为直接的O-O耦合机制对于LS CoOOH 具有很高的能垒(2.91eV),很难发生于LS CoOOH。但是对于HS CoOOH 能垒为1.21eV,因此,HS CoOOH 显示出比 LS CoOOH 更有效的 O-O 耦合。

图2. 氢氧根离子的亲核攻击机制和(b)氧原子的内部偶合机制

要点三:电压的影响

这一部分,作者利用开源软件JDFTx研究了不同电压下,CoOOH的表面电荷密度, Co3+的磁矩,以及*O → *OOH和*O*O → **OO的反应能垒。计算结果表明,*O → *OOH的能垒随着电压的增加线性降低,而在 *O*O → **OO随着电压的变化相对恒定,这是因为 *O → *OOH中有一个电子参与,但在 *O*O → **OO中没有明显电子转移。

图3. (a)不同电极电位下的表面电荷密度 (b) HS CoOOH在不同电极电位下的Co3+磁矩 (c) *O→*OOH在不同电极电压下的自由能能垒, (d) *O*O→**OO在不同电极电压下的自由能能垒。

要点四:机理解释

作者从轨道能级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不同自旋态催化活性的内在机理。从Co-O键的轨道能级示意图可以看到,t2g和eg分别是非键轨道和反键轨道。我们知道,电子填充到反键轨道会降低键的稳定性。对于 LS CoOOH,所有 d 电子都填充在 t2g 轨道中,这导致Co-O键非常强。对于 HS CoOOH,两个电子从非键合 dxz/yz 转移到反键轨道dx2 和 dz2,削弱了 Co-O 键的强度,导致合适的含O中间体的吸附能和更好的 OER 性能。

另外,作者通过 PDOS 研究 Co_3d 和 O_2p 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 LS CoOOH,Co_3d 和O_2p 轨道之间存在较强杂化,导致 Co 和含O的中间体之间具有很强的结合能。相比之下,对于 HS CoOOH,Co_3d 和 O_2p 的相互作用较弱,导致 Co 和含O的中间体之间的结合能适中。

另外, LS CoOOH 的Co_3d 和 O_2p 轨道的能带中心表明 Co-d 和 O-p 能带中心分别为 -2.88 和 -3.53 eV,导致相对较强的 Co-O 键。对于HS CoOOH,Co-d和O-p带中心比LS CoOOH分离的更宽,导致Co-O键的杂化和相互作用减弱,从而降低了反应能垒。

图4. (a) HS CoOOH中Co-O的轨道能级及(b) HS和(c) LS CoOOH中Co和O的PDOSs示意图

【文章链接】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n 2D CoOOH via strain engineering: an insightful view from spin state transition

https://doi.org/10.1039/D1TA03412J

原文刊载于【科学材料站】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