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Innovation,|,气候变化、环境因素与COVID-19,我们该如何应对?

COVID-19可能与大气污染、气象等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人群健康。一方面,低温、干燥环境以及大气污染物暴露可能增加COVID-19的健康风险;另一方面,针对COVID-19的居家隔离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社会经济活动减缓、能源消耗下降,可能对气候和大气污染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COVID-19的复合风险,需要厘清可能的影响和复合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图1)。

导 读

本文基于李湉湉研究员在“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主办的气候、气象、环境因素与新冠疫情国际学术会议(2020)大会主旨报告形成。

COVID-19可能与大气污染、气象等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人群健康。一方面,低温、干燥环境以及大气污染物暴露可能增加COVID-19的健康风险;另一方面,针对COVID-19的居家隔离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使得社会经济活动减缓、能源消耗下降,可能对气候和大气污染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COVID-19的复合风险,需要厘清可能的影响和复合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图1)。

图1 环境因素与新冠疫情相互影响:现阶段证据与展望

一、环境因素与COVID-19相互影响早期研究进展

从气象因素角度来看,短期气象因素(温度、湿度)与COVID-19确诊病例数、基本传染数(R0)之间关系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低温和干燥环境可能通过增加SARS-CoV-2稳定性、降低宿主抵抗力,增加了COVID-19患病风险;也有研究认为,流行病的季节变化趋势更多地归因于防疫措施的有效性。由于早期研究可使用的数据较少,限制了对气象条件和COVID-19关系的分析。从大气污染角度来看,中、长期暴露于PM2.5、PM10、NO2、SO2和O3与COVID-19的确诊病例数、R0和死亡率有关。研究表明:在美国,PM2.5长期暴露每增加1μg/m3可导致死亡率增加11%;NO2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IQR, 4.6ppb)可导致病死率和死亡率分别增加11.3%和16.2%。颗粒物的长期暴露可能触发肺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的过度表达并损害宿主防御功能;长期暴露于NOx可能诱发心血管及免疫系统炎症并增强其氧化应激。

COVID-19的响应措施使得社会经济活动和能源消耗显著下降,但并未产生经济、能源和运输产业等方面的结构性变化。2020年初全球CO2和NOx排放量下降,这可能会引起气温短暂下降;我国的大气NO2和PM2.5浓度在封城时期(2020年2月10日至3月14日)同样显著下降,从而避免了8911例NO2相关死亡 (95%CI: 6950–10866),以及3214 例PM2.5相关死亡(95%CI: 2340-4087)。

二、应对气候变化与COVID-19可能长期共存的积极措施

01提供科学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

COVID-19疫情严重程度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防控政策力度、政策响应度、疫苗接种率、病毒变异特性、人群活动程度、医疗质量等多种因素相关联,这对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采用严谨的流行病学方法,加强对上述混杂因素的控制,进一步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提供更科学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此外,应更加关注贫困弱势人群的特定风险。

02应对极端天气和COVID-19的复合风险

COVID-19全球大流行期间,暴雨、洪水、台风、干旱、热浪、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而COVID-19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措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如COVID-19的“保持社交距离”与极端天气事件的“紧急避难”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正好矛盾。此外,以贫困人口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COVID-19和极端天气复合风险的影响。亟需建立针对极端天气与COVID-19复合风险的多部门联合应急响应机制。

03建立健康风险预警、预估系统

健康风险的早期预警与预估是有效预防控制公众健康风险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的Glob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System在COVID-19响应过程中为国家级诊断和测序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的预警系统应在更加可靠的流行病学证据基础上,综合考虑气候和环境因素对COVID-19等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潜在影响。此外,还应加强COVID-19等传染病在气候变化下的长期健康风险预估研究,为气候变化下的COVID-19应对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总结和展望

尽管应对COVID-19是目前全世界最优先的行动,但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也不应被忽视。在此次COVID-19大流行期间,污染物排放下降、社会经济活动减缓等“减排(mitigation)”措施的有效性已获证实,可为未来有效减排路径提供重要的实证基础。在COVID-19和气候变化复合风险的形势下,还应积极促进双重风险统筹应对的“适应性(adaptation)”措施出台,确保获得COVID-19与气候变化的共同健康收益。

作者简介

李湉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与健康。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limate Change、Lancet Public Health、Lancet Planetary Health、Circulation、EHP、ES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著作权18项。研究成果被WHO、IPCC、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气象局等机构采纳并应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任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环境卫生学杂志副主编等。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1)00063-1

原文刊载于【TheInnovation创新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