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闫春财团队在《Molecular,Ecology,Resources》发文从基因组水平上开展摇蚊科昆虫毒理学研究

摇蚊科昆虫由于其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已成为水质健康评价中首选的监测指示物种之一。同时,论文首次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了摇蚊科昆虫毒理学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基因家族发生显著扩张,其中有四个串联重复的血红蛋白基因在重金属铜胁迫下高表达。生命科学学院闫春财为本文通讯作者,孙小雅和刘文彬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生命科学学院闫春财团队在《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发表科研论文“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Propsilocerus akamusi to Understand its Response to Heavy Metal Exposure”。

摇蚊科昆虫由于其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已成为水质健康评价中首选的监测指示物种之一。本论文以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为研究材料,公布了摇蚊科中首个染色体水平上的高质量基因组数据,通过二代Illumina、三代PacBio和Hi-C测序技术,得知该物种的基因组大小为85.83Mb,ScaffoldN50为26.1Mb,共鉴定出11,942个功能基因,该项研究丰富了双翅目昆虫基因组学数据库。

同时,论文首次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了摇蚊科昆虫毒理学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基因家族发生显著扩张,其中有四个串联重复的血红蛋白基因在重金属铜胁迫下高表达。此外,在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及热激蛋白基因家族中也发现部分基因与重金属铜代谢抗性相关。研究结果为水生昆虫监测水质重金属污染等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为进一步了解水生昆虫抗性机理以及解毒代谢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摇蚊科昆虫应用于水质监测及其害虫防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闫春财为本文通讯作者,孙小雅和刘文彬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2324,31702058)和青年项目(31801994)、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JCYBJC96100,18JCYBJC96300, 19KPHDRC00110)和青年项目(18JCQNJC14700,20JCQNJC00420)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5-0998.13377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