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大强梅和王莉教授课题组在《Frontiers,in,Genetics》发文,揭示父源性表观遗传学改变介导不良环境对其后代出生结局的影响

目前,课题组正通过建立围孕期出生队列,以期进一步探讨生命早期不良环境暴露的生殖发育毒性。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强梅和王莉教授课题组在期刊《Frontiers in Genetics》(JCR 2区,IF:4.007)上发表了题为“Methylation of Imprinted Genes in Sperm DNA Correlated to Urinar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Exposure Levels in Reproductive-Aged Men and the Birth Outcomes of the Offspr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揭示父源性环境非职业暴露对胎儿的生长有影响,其可能机制是通过父源性生殖细胞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所介导,从而为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的遗传学病因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强梅和王莉教授课题组连续开展生命早期环境污染物父源性暴露对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及对子代胚胎发育、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相关研究,先后在《Chemosphere》(2019,228,586 – 594, IF:5.778)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9,16 , 2606,IF:2.948)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发现父系生殖细胞印记基因甲基化区对环境致畸物极其敏感,且通过表观遗传多基因效应和潜在的表观遗传代际传递支持父系介导机制,同时印记基因甲基化可能成为代表早期环境有害因素影响胎儿发育的重要表观遗传学标志物,为不良出生结局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目前,课题组正通过建立围孕期出生队列,以期进一步探讨生命早期不良环境暴露的生殖发育毒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