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所于明坚教授实验室在Ecosystems上发表论文

许多研究表明,木质残体分解速率在开放生境中要快于郁闭森林下,但其机制尚不明晰。相比于真菌,白蚁往往占据竞争优势。上述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cosystems上。其中中方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牵头,于明坚教授为该平台的顺利建成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是该Science论文的共同作者。

许多研究表明,木质残体分解速率在开放生境中要快于郁闭森林下,但其机制尚不明晰。相比于真菌,白蚁往往占据竞争优势。如果林冠密度的上升导致分解者优势类群由白蚁向真菌转变,木质残体分解速率即随之下降。为检验该假说,本研究选择了中欧合作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BEF-China)中两个主实验样地(A和B)的148个人工林样方(控制了树种丰富度和树种组成)放置7个常见树种的细枝,并测定木质残体的质量损失率与分解者多度。同时,在A样地的40个样方中调查了小气候与捕食性蚂蚁多样性以探讨林冠密度对分解者和分解速率的影响机制。

图1 BEF-China主实验样地的森林群落外貌(于明坚摄)

结果表明,树种丰富度与速生树种比例的上升会促进林冠密度的上升,进而使林下小气候变得湿润凉爽,捕食性蚂蚁多样性逐渐增大,二者一同抑制白蚁多度、提升真菌多度。此外,白蚁促进分解速率而真菌则抑制分解,表明白蚁是主要分解者。同时,林冠密度仅在较为郁闭的A样地中对分解速率有抑制作用,在较为开放的B样地中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突出了林冠密度在郁闭的更新林中对细木质残体分解的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是通过将分解者优势类群由强分解者转变为弱分解者而实现的。本研究提示,郁闭森林对木质残体分解的抑制作用是重要的碳减排途径之一。

图2 林冠密度对木质残体分解的效应(左图)与在样地之间的差别(右图)

上述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cosystems上。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巫东豪为第一作者,于明坚教授为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生命系统稳态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论文:

Wu, D., Staab, M. & Yu, M. Canopy Closure Retards Fine Wood Decomposition in Subtropical Regenerating Forests. Ecosystems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0021-021-00622-y

研究地点简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简称BEF)是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为理清亚热带森林BEF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中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等多个国内外研究团队,于2009年至2010年在江西省新岗山建了共约为50公顷的全球最大的森林BEF-China实验样地,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共同发表论文(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0/80)。其中中方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牵头,于明坚教授为该平台的顺利建成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是该Science论文的共同作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