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发表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团队防伪材料新成果

文章第一作者为该校化工学院李志强副教授。李焕荣教授、李志强副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YanliZhao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校化工学院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毫不松懈,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保持科研工作不间断,并稳步取得新突破。

3月1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团队题为“Photoresponsive supramolecular coordination polyelectrolyte as smart anticounterfeiting inks”的高水平文章,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子刊发表科研成果。文章第一作者为该校化工学院李志强副教授。李焕荣教授、李志强副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Yanli Zhao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假冒伪劣一直是市场中的“毒瘤”,无论是广大消费者和版权持有者都深受其害。尽管当前的发光防伪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在很多特殊领域仍存在漏洞,因此,开发新一代具有更高安全性的防伪材料也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技术难题。

基于当前的防伪技术,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团队通过金属离子配体和离子相互作用驱动的镧系元素离子,双配体和二芳基乙烯单元的分层自组装,构建了光响应性超分子配位聚电解质(SCP)。由于镧系元素供体和二芳基乙烯受体之间构象相关的光致变色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二芳基乙烯单元的闭环/开环异构化导致SCP中的光可逆发光开/关开关。SCP可以用作防伪油墨以打印各种图案,通过简单地将紫外线和可见光交替照射,即可实现具有可见/不可见转换的光可逆多个信息图案。这项工作证明了开发新型智能防伪材料的可能性,这种材料可以以非侵入方式进行操作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样一来,新型防伪油墨打印出的二维码便有了更高的安全等级,只有在特定光照条件下才能够被读取,无疑是提高了伪造的门槛,让所有伪造产品无所遁形。

该校化工学院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毫不松懈,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保持科研工作不间断,并稳步取得新突破。文章第一作者李志强是学校的元光学者,他说:“化工学院科研气氛浓厚,大家都专注认真;我们团队合作十分融洽,积累了很长时间来推动这项工作,并在2019和2020年有了突破性进展,这次取得的成果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去攻克更多课题。”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