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病情轻重判别

一般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五步蛇咬伤的死亡率较高,其次是蝰蛇、眼镜蛇、海蛇和蝮蛇。表13—3我国常见10种毒蛇咬伤蛇毒致死量及死亡率四、常见毒蛇咬伤的鉴别、中毒症状及治疗。在确定为毒蛇所咬伤后,必须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何种毒蛇所咬,以便采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治疗。

被毒蛇咬伤的伤者中毒的严重程度一般与毒蛇种类、所处地区、被注人体内蛇毒量的多少、毒蛇伤人时所处状态、伤者个体差异以及蛇毒吸收快慢有关(表13—2、表13—3)。一般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五步蛇咬伤的死亡率较高,其次是蝰蛇、眼镜蛇、海蛇和蝮蛇。虽然眼镜王蛇的毒性较银环蛇弱,但其排毒量大,致死率较高。另外,夏季进食后的毒蛇毒液量较少,毒性较缓和;而在饥饿状态下和冬眠初醒的毒蛇因蛇毒浓缩,其毒性猛烈,以及处在生殖期护仔心切的毒蛇咬人时排尽毒液,均会使人中毒较深;另外,身体强壮的人比幼老体弱者的抗毒性要强,被咬后中毒程度也会轻些;若伤及头部、颈部或血管,则蛇毒吸收扩散的速度要比伤口在肢体的危险性大,中毒也深;一般伤口浅的中毒程度要比伤口深的轻。表13—3我国常见10种毒蛇咬伤蛇毒致死量及死亡率四、常见毒蛇咬伤的鉴别、中毒症状及治疗

在确定为毒蛇所咬伤后,必须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何种毒蛇所咬,以便采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治疗。若是将所伤的毒蛇打死丢弃或是不知是何种毒蛇所咬伤,就必须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加以综合分析,或根据各种毒蛇的分布地区、生活习性来判断。

一般在清晨或黄昏被咬多为蝮蛇;夜间多为银环蛇;白天多为眼镜蛇。在分布上,海边多为海蛇;山区林木、水边、岩缝处多为眼镜王蛇;丘陵地区多为眼镜蛇;平原地区多为蝮蛇;开阔的田野多为蝰蛇;丘陵山地水域附近多为银环蛇和金环蛇;丘陵山区林木或灌木丛处多为竹叶青、烙铁头;山区或丘陵林木阴湿处或山谷问多为五步蛇。被咬时,根据各种毒蛇的栖息地和活动规律来判断。

(一)眼镜蛇

含混合毒,以血循毒中的心脏毒为主,主要致死原因是神经毒。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为1.O~2.O厘米,毒牙痕呈“··”、“.‘.”或“::”形,伤口很快闭合成紫红色或黑色斑点。

(2)局部症状伤口出血不多,易闭合变黑,伤口中心麻木而四周痛觉敏感,四周皮肤迅速红肿,患肢有明显压痛;局部出现水疱、血疱、组织坏死;可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甚至可引起骨髓炎。

(3)全身症状一般在1~4小时出现胸闷、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全身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困倦思睡、呼吸困难,严重者因急性循环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眼镜王蛇

含混合毒,中毒症状与眼镜蛇咬伤中毒表现相似。但其排毒量大,毒性猛烈,中毒较深。

(1)牙痕间距及形态毒牙咬离为1.9~3.0厘米,毒牙痕呈“··”形,较大而深,伤口周围肿胀明显。

(2)局部症状一般症状不很明显,伤口疼痛、麻木,红肿不明显,少见水疱、血疱及组织坏死。

(3)全身症状发病急,且严重,有的在5分钟内即死亡。一般在伤后10~20分钟内病人即感到头昏、头痛、全身乏力、想睡,继而出现流涎、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视物不清、血压突然下降、手足冰冷、全身出汗、发绀、抽搐,以至休克,最终因急性循环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亡。

(三)蝮蛇

含混合毒,主要为血循毒。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在0.5~1.5厘米,毒牙痕呈“””形,距离小,深而清晰。

(2)局部症状伤口出血不多,有刺痛及麻木感,伤后半小时左右加剧,伤肢肿胀严重,伤口周围有大小不等的血疱、水疱,破溃后组织溃烂,有少量黄色黏液渗出,产生炎性溃疡;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

(3)全身症状一般咬伤后1~5小时出现头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早期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出现复视。严重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全身肌肉酸痛、胸闷、血压下降、颈项强直、四肢活动障碍、心跳加快、尿液酱油色、呼吸麻痹,继而休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四)五步蛇

含血循毒,以凝血毒为主,具凝血酶样作用,使血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而发生凝血,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广泛的内外出血。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在1.5~3.5厘米,毒牙痕呈“””形,牙距大,出血多。

(2)局部症状被咬后伤口剧痛如刀割,持续不止,出血较多,数分钟内局部肿胀严重,并逐渐加重扩散,伤口周围有较多较大的水疱、血疱形成,局部组织坏死,溃烂大而深。

(3)全身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出现快,来势凶猛。伤者感觉全身不适、胸闷、心悸、发热、畏寒、气促、视力模糊,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全身广泛性内外出血,皮肤和黏膜出现大片瘀斑。牙龈、鼻、眼结膜出血及吐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腹腔及颅内出血,最后因出血性休克、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度过危险期的病人也会有伤肢肌肉萎缩及骨质坏死等后遗症。

(五)竹叶青

含血循毒,毒性较弱。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为O.5~1.2厘米,毒牙痕呈“··”或“::”、“八”字形,伤口有血迹。

(2)局部症状咬伤后的伤口疼痛、灼痛,且有压痛;局部肿胀,可向心性蔓延;常有血水疱、瘀斑,重者形成溃疡,偶有伤口流血不止;局部淋巴结肿痛。

(3)全身症状表现较轻,有头晕、眼花、嗜睡、恶心、呕吐等。少数严重病人有黏膜出血、吐血、便血。死亡率较低。一般2~3天症状逐渐消退,无后遗症。若是咬伤头、颈部,也会因肿胀严重造成窒息,导致生命危险。

(六)烙铁头

含血循毒,与竹叶青的毒性相似,但较剧烈。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为0.8~L 6厘米,毒牙痕呈“..”或“.‘.”或“八”字形,伤口紫红色,可有渗血。

(2)局部症状伤口剧烈烧灼痛,极难忍受,较快变成紫红色;伤口周围红、肿、发硬、有压痛,出现水疱、血疱或瘀斑,常伴有周围淋巴结肿痛;少数严重者可出现伤口出血不止。

(3)全身症状头痛、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嗜睡、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重者可出现皮下出血、五官出血、吐血、便血、血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朦胧,休克直至昏迷。常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七)银环蛇

含神经毒,毒性很强。中毒是蛇毒素阻断运动神经横纹肌接头所致,影响运动神经一骨骼肌传导功能。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为O.5~1.5厘米,毒牙痕呈“··”形,伤口撕裂伤。

(2)局部症状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仅有微痒和麻木感,感觉减退。

(3)全身症状咬伤后l~5小时出现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肌肉关节酸痛、四肢乏力,继而病情迅速恶化,头晕、胸闷、语言不清、眼睑下垂、流涎、呼吸困难、肌肉抽搐而致瘫痪,常因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而死亡。

(八)金环蛇

含神经毒,中毒症状与银环蛇基本相同,但潜伏期较长,病程发展缓慢。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为0.8~1.6厘米,毒牙痕呈“.。.”形,伤口周围皮疹呈荔枝壳样外观。

(2)局部症状伤口周围皮肤潮红,被咬后20分钟左右,局部皮肤可见似鸡皮样疙瘩,稍有浮肿,伤口不痛或轻微疼痛,不出血,有麻木感,周围淋巴结肿痛。

(3)全身症状中毒症状出现较银环蛇慢。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喉咙疼痛、吞咽困难、胸闷,全身肌肉、骨骼关节呈阵发性酸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出现牙关紧闭、失声、全身肌肉瘫痪、浮肿。最后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九)蝰蛇

含血循毒,被咬后发病急、来势猛、症状严重、毒性猛烈而持久,产生全身广泛性出血。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为1.0~1.6厘米,毒牙痕呈“··”形,伤口深黑色或流血。

(2)局部症状伤口剧烈疼痛,如剜如灼,逐渐加剧,持续不止,肿胀蔓延迅速,向心性扩展至躯干,伤口周围有大量水疱、血疱、瘀点、瘀斑,易发生组织坏死、溃烂,形成溃疡并可深达骨质,局部淋巴结肿痛。

(3)全身症状被咬后发病快、猛,很快出现畏寒、发热、胸闷心悸、头晕、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和肌肉疼痛,触动时更加剧烈,伴有口腔、牙龈、鼻、眼结膜下出血和血尿。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贫血、黄疸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十)海蛇

为神经毒,可阻断神经一肌肉传导,引起横纹肌瘫痪,严重者导致致死性呼吸麻痹。

(1)牙痕间距及形态咬牙距离因各种蛇大小不一。

(2)局部症状被咬时有瞬间刺痛,伤口不红、不肿、不痛、不痒,但有麻木感。局部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3)全身症状被咬后3~5小时出现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吞咽困难和语言困难,全身筋骨疼痛,全身肌肉呈弛缓性瘫痪,尿呈深褐色,呼吸麻痹,心力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上一篇:蛇伤的自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