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治疗-局部注射法

毒蛇把人咬伤并发生中毒症状,都要通过局部吸收。有人在取蛇毒时,不慎将约10个致死量的蛇毒,误洒在健康无破损的手上皮肤,仅经一般用水冲洗,并没有出现任何全身中毒症状,且皮肤局部的刺激症状也极轻微。局部注射法,也是早期局部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毒蛇咬伤的伤口,是国内外常用的药物之一。

毒蛇把人咬伤并发生中毒症状,都要通过局部吸收。有人在取蛇毒时,不慎将约10个致死量的蛇毒,误洒在健康无破损的手上皮肤,仅经一般用水冲洗,并没有出现任何全身中毒症状,且皮肤局部的刺激症状也极轻微。但如将蛇毒注入皮下,则其症状会是严重的,说明蛇毒在皮下及其他软组织才易被吸收,在眼睛及其他的黏膜上也有吸收的可能。蛇毒吸收后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相当高的浓度。但吸收后的蛇毒,除分布到各器官内以外,其余部分也迅速到达肾脏,而被排出一些,当吸收的部分快于排出的部分,经过一定的积累,就会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但是,如果吸收的部分小于排泄的速度,则病人不至于中毒,或中毒不严重而不至于死亡。因此,在f临床上早期对局部进行充分和综合的处理常常取得一定的效果。局部注射法,也是早期局部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法。结晶胰蛋白酶2 000~4 000 Iu,加O.5%普鲁卡因4—20 ml,溶解后在伤口及周围,以牙痕为中心作浸润注射,使之与蛇毒接触,一般用一次即可。但可根据病情重复使用。注射后严密观察病情,为防止发生过敏,可同时用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25~50 mg肌肉注射。胰蛋白酶静脉注射和臀部肌肉注射是无效的,所以必须注射进伤口及其周围使之与蛇毒接触,这点十分重要!

(2)糜蛋白酶局部注射及环封。本品系自牛胰脏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经无菌冷冻干燥而成的白色块状物,本品属肽链内切酶,能水解蛋白质和肽类分子中由苯丙氨酸、酪氨酸的羧基组成的肽键。

本品具有分解蛋白质及凝固乳液之作用,能清洁创面,消解脓汁和坏死组织,从而助长新生肉芽,促进治疗,故可与化学药物共同来治疗各种炎症、溃疡、脓疮、血肿、脓胸、皮肤病等疾病。每次用4 000~8 000 Iu,加生理盐水20~50 ml、利多卡因10 ml,作伤口局部及坏死处之局部浸润注射,再在伤口上方环封。肿胀剧烈者,可作伤肢数段环封。

(3)高锰酸盐注射液。常用的有高锰酸钾注射液和高锰酸钠注射液两种。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毒蛇咬伤的伤口,是国内外常用的药物之一。但由于蛇毒注入机体的组织后,会迅速被吸收,其残毒在伤口会存留一段时间,但用一般的冲洗浸泡方法,效果是不理想的,高锰酸盐类是接触性的强氧化剂。由于高锰酸盐不易接触到蛇毒,所以临床效果不大。而今改成注射剂型,则作用比浸泡和冲洗明显得多。

高锰酸钾注射液的配制方法:高锰酸钾0.4 g,加生理盐水100 ml,充分溶解后过滤两次,较好用细密漏斗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慎勿与有机物品接触,将滤液灌封,每支2~5 ml,避光保存。使用前先检查是否呈紫红色,若变成土黄色或有沉淀则不能应用。

用法:每次4~6ml,在伤口及周围,以牙痕为中心作浸润注射。一般只用一次。禁止静脉注射。注射时先刺人皮下,然后缓慢进针至深处,再回少许,即边退边推药到皮下后,再按原法变换方向注射,这样就可以避免误注入血管内。总之,使用本品也与使用胰蛋白酶一样,要使药液与蛇毒接触,否则是无效的。本品的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以致病者不愿接受,但取材容易,在必要时仍是可取的。部队中有制成野战用的带药水注射器,使用更为方便。

以上三种都是局部注射的药品,都要在蛇伤早期时使用,如果蛇毒吸收较快,已经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则要配合应用整体性的蛇药。如遇危重病人,则要进行综合处理。如果用了本法后,病人没有出现其他症状,且症状得到控制,则可以不用其他药物。但在临床运用中,还是以综合治疗为好。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