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蛇毒血清过敏反应的处理和预防

当抗蛇毒血清发生过敏反应时,比蛇毒的危险性更大。在野外便使用抗蛇毒血清是不宜的。抗蛇毒血清的过敏反应与应用剂量成正比,剂量大则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虽然我国的抗蛇毒血清均为精制品,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低,但抗蛇毒血清为异性蛋白,对少数人还是有较大致敏危险的。使用前一定应做好过敏反应的急救准备。

当抗蛇毒血清发生过敏反应时,比蛇毒的危险性更大。在野外便使用抗蛇毒血清是不宜的。抗蛇毒血清的过敏反应与应用剂量成正比,剂量大则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与使用方法也有很大关系。传统的皮试方法反应率也很高。虽然我国的抗蛇毒血清均为精制品,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低,但抗蛇毒血清为异性蛋白,对少数人还是有较大致敏危险的。使用前一定应做好过敏反应的急救准备。

(一)过敏反应的分类

第一类为速发型:肌内注射后多在2小时内发生,静脉注射则更快,可在注药后3~10分钟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头晕、胸闷、大汗、寒战、剧烈呕吐等症。重则虚脱、休克。早期也有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出现,且偶有蛋白尿、关节痛等现象,还可逐渐出现关节积水、四肢不能弯曲、全身僵直等。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等症。此类危险性较大,且以该类型多见。

第二类为延缓型:一般在注射抗蛇毒血清24小时内出现不太严重的荨麻疹、发热、呕吐等症。此型少见,危险性不大,经治疗数日至10余日可愈。

第三类为迟发型:是第二类反应以后出现的反应,有在用药数周后仍出现反应的,多不严重,危险性不大。


(二)过敏反应的处理及预防

1.过敏试验

抗蛇毒血清应用前均应先作皮试,方法是:先抽取O.1mI。抗蛇毒血清,再抽取生理盐水1.9mL,混匀后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O.1mL,观察15~30分钟,注射部位的皮丘不超过2cm,周围又无毛细血管扩张现象(无红晕)即为阴性,说明可以注射抗蛇毒血清。

2.过敏反应的预防

注射抗蛇毒血清前15分钟.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lOmg或肌内注射氯苯那敏lOmg(尤其是皮试阳性可疑者应预先注射)。

3.过敏反应的治疗

①。肾上腺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②异丙嗪50rng或氯苯那敏10mg肌内注射。

③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

④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

⑤立即停止注射抗蛇毒血清,过敏反应缓改后,试用免皮试滴注法缓慢滴注。

⑥经改进的给药方法输入抗蛇毒血清,仍出现畏寒、发热、面色潮红、胸闷、腹部不适、皮疹等过敏症状,应暂停用药。经抗过敏处理后,若上述过敏症有所缓解,可考虑继续输入血清。但需在严密观察下进行。若再出现过敏症状,则应停用血清,改用他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