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蛇养殖管理方法

先有强壮的母体,才会有理想的幼蛇。只有加强冬眠后成蛇的营养和管理,才能收集到优质的入孵蛇蛋,再加上相应的孵化技术,才能促使仔蛇早日孵出、早日进食。与成蛇明显不同的是,乌梢蛇幼蛇白天、晚上均有捕食行为。乌梢蛇幼蛇能在黑暗中捕食幼蛙,可见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一)幼蛇与成蛇的强壮关系

先有强壮的母体,才会有理想的幼蛇。只有加强冬眠后成蛇的营养和管理,才能收集到优质的入孵蛇蛋,再加上相应的孵化技术,才能促使仔蛇早日孵出、早日进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8月初至上旬出壳的仔蛇要比8月底出壳的成活率高,此比例在冬季尤为明显,存活率达80%以上,这可能与仔蛇进食早、进食多有直接关系。9月中下旬出壳的仔蛇就没有这种优越性了,因这个时期的气温已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了幼蛇的进食和活动,有的幼蛇甚

至还来不及进食裹腹就被迫进入冬眠,单靠自身所贮的那点营养远不能维持冬眠所损,故冬眠的死亡率非常高,达60%左右。因此,若想得到理想的幼蛇,必须从养好成蛇做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二)食性与蜕皮

刚出壳的幼蛇便四处爬动,遇见投喂的小动物即有攻击行为,但蜕皮前未见捕食。据观察:幼蛇在第一次蜕皮后才开始猎取食物,主动捕食幼小的投喂物,捕食动作同成蛇基本一样,只是不怎么准确,但幼蛇总是穷追不舍,直到捕获为止,一旦咬住后便不再松口,直接吞人腹中。与成蛇明显不同的是,乌梢蛇幼蛇白天、晚上均有捕食行为。进食后大部分幼蛇进入蛇窝盘蜷休息,也有一部分爬上灌木休息。

有人曾做过实验,自蛇池内取出lO条幼蛇,置室内饲养柜中,停食7天供给饮水。于第7天凌晨1时在不开灯的情况下投幼蛙20只,5 min后可听见幼蛙被咬的惨叫声。乌梢蛇幼蛇能在黑暗中捕食幼蛙,可见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仍常见两蛇争食同一食物的现象。一条幼蛇咬住幼蛙的头部正在吞食,另一条幼蛇则咬住幼蛙的腿部极力往后拖,争食结果往往是强者胜弱者败。幼蛇这种不由自主争食现象,有利于增强幼蛇体质,提高捕食能力,但同类之间少见残食现象。。

幼蛇于出壳后的7~10天即蜕第一次皮,1个月后蜕第二次皮,体长明显增加。乌梢蛇幼蛇蜕皮时,先将头部在粗糙的树木、枝权上来回磨蹭,数个动作后便见头部皮肤自吻尖处张开,然后利用树权夹住已张开的皮,身体呈慢慢往前爬行状,待几rain或数十min后,一张十分完整的蛇蜕就挂在树枝上,也有将皮蜕在草丛中或砖缝中的,但所占比例不大。

(三)人工填喂

幼蛇出壳后,主要以吸收蛋黄为营养而暂不进食,故不需投喂任何食物,只需供应丰富的人工流质饲料作为营养液,如生鸡蛋、牛奶或葡萄糖溶液等。这些营养液需要用注射器或医用洗耳球来灌入蛇体内,每隔1周灌喂1次即可。几周后,可对幼蛇填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以鸡蛋和面粉(鱼粉)为主,再适量添加土霉素、维生素及鱼肝油或钙片等药物,填喂时较好两个人合作进行。其中一人手提蛇头,使蛇体自然垂立;另一人用一根冰糕棒或薄竹片轻轻撬开蛇口将食物灌进去,最后用大拇指轻捋蛇腹,促使食物滑入胃内。在人工填喂幼蛇的同时,要加强幼蛇的捕食驯化。蛐蛐、蚂蚱、蚯蚓是幼蛇喜欢吃的食物,有条件者可投喂幼蛙、小鱼、乳鼠和小饲料蛇等动物性活体饲料。发现幼蛇主动捕食后,应立即停止人工填喂,避免养成幼蛇依赖填喂的不良嗜好。

(四)越冬条件

乌梢蛇幼蛇自11月下旬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下降,进食频率明显变小;至12月上旬便停止进食,进入蛇窝开始第一次冬眠,直至翌年3—4月份出蛰,产地在黑龙江省的则在4月中下旬出蛰。

乌梢蛇幼蛇越冬的温、湿度大约同成蛇相似,蛇窝温度需保持在6~10℃,较高不能超过12℃,否则会出现幼蛇的不连续冬眠现象;相对环境湿度宜维持在50%~60%,超过75%~80%以上,幼蛇易患口腔炎、肺炎和霉斑病。尽管有的资料上介绍说湿度要达到80%~95%的这个数据,笔者根据多年的养蛇实践,发现与实际相差甚远,不宜采用。

即使有再好的冬眠条件,幼蛇同成蛇一样,亦有冬眠失重现象,这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下一篇:幼蛇的冬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