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蛇的饲养以小群为宜

湖南巨龙蛇场养的蛇,据说是一条幼蛇一只箱。笔者以为宜小群育成。幼蛇出世后,起初仰赖于体内携带的储备粮——卵黄的吸收,尚不知饥饿为何物。泥鳅个儿的大小不一,可据蛇个儿大小选定。以上3种灌喂法,仅是权宜之计,灌上几次后幼蛇体色等明显增色,再诱导其自行吞食,可与早期已自行吞食的蛇混养。

湖南巨龙蛇场养的蛇,据说是一条幼蛇一只箱。当时听后就让笔者心存疑虑:作为科研作单条观察,这种方式当然可以;但若欲获得高的育成率,则会有大问题。因为对幼蛇进行育成,这里全赖单条蛇的生存本能,而缺失重要的一环——蛇之间的交流和互学。笔者以为宜小群育成。

笔者的疑虑,是有实践依据的。后来就此与数位蛇友议及,他们也持同感。

幼蛇出世后,起初仰赖于体内携带的储备粮——卵黄的吸收,尚不知饥饿为何物。及至有饥饿感时,它们也并无索食何物的既定目标,而是漫无目标地从周围环境中求索。

由于蛇的视觉不佳,尤其对静止的东西视同无物,但对会动的东西很敏感,所以“开口食”往往是会动的小动物。

小动物身上有气味,食后这些气味也就成了它索食的诱导因素,并由气味链汇成索食谱,所以广食性的蛇其气味链也较长。

在养有小群蛇处,一将食饵投放,众蛇很快就会汇集到投食处。其中既有积极吞食的,也有个别尾随的“看客”,其后“看客”也就会转变成食客。

据多位蛇友的观察,首次“开食”绝难达到100%的开口率,能达到80%已算不错了,有时甚至连‘70%都不到。

提高群蛇开口率,是育成幼蛇的关键。

吃过食的蛇,在外观上可从肚子鼓一点看出,尤其是数天后可见其皮肤变得光润,色彩鲜艳起来。而未进过食的蛇,则相反。

对未进过食的蛇应进行单独饲养,进行调教。单独调教和灌喂的幼蛇可分别放在有隐蔽处的箱子里。其方法如下:

(1)刺激诱食法。取一条光滑圆头的细竹竿,一端戳住食饵,将食饵伸到蛇口附近招惹晃动,蛇被激就用口咬食饵,你抽动细竹竿蛇就咬紧。这时你就将细竹竿拔出,任其去吞。

(2)尸僵泥鳅法灌喂。泥鳅个儿的大小不一,可据蛇个儿大小选定。将拟用泥鳅放入盛有少量冷水的杯中,然后注入沸水,这时泥鳅剧烈挣扎,很快死去。身体柔软的泥鳅,很快就会变得僵硬。

用尸僵泥鳅灌喂蛇,初时因操作不熟悉,可以两人相互配合,待熟悉后一人操作即可。 操作前应购备止血钳,此钳子因有咬口而其松紧程度可任意调控。

灌喂前,先用止血钳夹住尸僵泥鳅的中段偏后部位。先将泥鳅的头塞入蛇口,渐次推人蛇口,及至大半条泥鳅推进后,即可将止血钳移位至泥鳅尾部,也可改用手推,及至尾尽,则用手指捏住蛇上下颌,一边用拇指及食指夹住蛇脖轻轻往下抚勒之,使之进入口内2~3 em处,就可放开,蛇会顺势吞人。

(3)用导尿管灌食。事先购备1支导尿管及与之匹配的针筒。

取蛋清加入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然后调匀。用上述针筒吸人调匀的蛋黄,通过导尿管输入到幼蛇的口内。开始时为了摸索幼蛇可接受的液量,应注不同液量来测知蛇可接受的量。有关注射量均应一一记录,以备查考。

(4)用婴幼儿奶粉配成灌喂液,可适当加一些含盐分低的鱼粉。用上法灌喂。

以上3种灌喂法,仅是权宜之计,灌上几次后幼蛇体色等明显增色,再诱导其自行吞食,可与早期已自行吞食的蛇混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