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生长的节奏

雌体的情况相类似,它们在头4年年终时理论上平均长度为260mm、340mmI、404mm和455mill,实际观察到的长度是260mm、350mm、430mm和470mm;理论上的平均长度是660ml'n,而在英国5条较大的雌蛇标本平均长度为605mm,实际数值较低,可能反映出由于生殖导致雌蛇较早死亡,比雄蛇更少活到较大的年龄。

对于蛇类的生长节奏,黄美华(1995)作过很好的综述:许多动物幼年时期生长较快,在达到性成熟时就已生长到该物种的固定大小,以后则停止生长。蛇类则不然,它在幼蛇时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缓,性成熟后仍继续生长,直到老死。关于蛇类生长的速率,可列举国报道的资料:在丹麦曾测定极北蝰蛇的生长情况,幼蛇出生时平均长150~160 irma,第一年雄性增长约80。nln,雌体增长约100 mm,之后每年的增长量按原来生长速度的l,5递减。雄性在生命的前4年的理论平均长度是240 mm、305 mm、357 mln和399 mm,这些数字与观察到野外捕获的同年龄阶段标本的平均数字240 mm、310 mm、360 mm和400 min相比,非常接近。同理,它们在15年后应达到550mm,而英国记载5条较大的雄蛇平均长度是569 mm,这个数字也接近理论值。雌体的情况相类似,它们在头4年年终时理论上平均长度为260 mm、340 mmI、404 mm和455 mill,实际观察到的长度是260 mm、350 mm、430 mm和470 mm;理论上的平均长度是660 ml'n,而在英国5条较大的雌蛇标本平均长度为605 mm,实际数值较低,可能反映出由于生殖导致雌蛇较早死亡,比雄蛇更少活到较大的年龄。由上例可见蛇类终生继续生长并不意味着按照一定的速度长大,而是随着年龄增长,生长速率减慢,而且有一定的间断,譬如在冬眠期就停止生长。

各种蛇的生长速度不一致,同一种蛇不同性别或不同个体间的生长速度也有差别。可以影响生长速度的因素很多,如温度、光线、食物、水分等。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高则生长快,反之较慢。温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代谢率,也影响到觅食和捕食频率,而且也间接地影响到与生长有关的内分泌系统。光线则主要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而关系到生长的速度。食物及水分丰富与否,是影响蛇类生长的物质因素。

刚孵出的幼蛇,已有相当的长度,其长度约为成蛇的l/5~现举几种成蛇的长度和幼蛇比较,见表12—1。

表12—1成蛇与幼蛇的长度

刚出壳的幼蛇,在泄殖肛孔前方有一卵黄管的痕迹,为脐孔,状似一条裂缝。有的脐孔处还会拖有脐带,但很快脱落。养上一些时日,当其第一次蜕皮后,脐孔就消失了。

幼蛇出壳后就能活泼地四散爬行。幼眼镜蛇还会追击小白鼠,但初时未见取食欲望。银环蛇则显得温驯,在就近的黑暗隐蔽场所,它们会藏身其中,如躲到木板下、砖块下、草堆里。若有疏松的土堆,银环蛇幼蛇还会钻入其深处。

幼蛇出壳时体内存有卵黄,初生时以此作为营养,在数天后就会开始捕食。

幼蛇捕食的小动物,既有与成蛇捕食相同的种类,也有成蛇很少捕食的种类,例如蚯蚓、昆虫、面包虫等。蛇岛的蝮蛇,成蛇主要食鸟,而幼蛇则吃潮虫、蜈蚣之类。

幼蛇对食用的动物种类,有所偏爱。如笔者给幼眼镜蛇投喂蛙、蟾蜍、泥鳅等,虽亦吃但不喜欢;可是喂给壁虎,无论是活的或其尸体的整条及尸段,均甚爱吃。

其成长速度,一般以体重、体长来衡量,体重的增长速度远比体长增长明显。

现以银环蛇为例,若以孵出时的长度和重量作基准定为l的话,按照其冬眠的养法,其生长中体长和体重的增长倍数大致如下,见表12—2。

表1 2—2银环蛇体长和体重的增长倍数

在自然界中,幼蛇的天敌较多,但索取的食物种类也相应地比饲养环境中广泛。越冬的场所,在自然环境中若选择不当幼蛇会被冻死,有人发现冬天有银环蛇幼蛇冻死于草丛中。一般认为,幼蛇在自然环境中有较高的死亡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