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的肝炎病

近年来不少养蛇场,特别是饲养毒蛇的场所,在夏季炎热的气候下,体质瘦弱的成蛇容易暴发该病而亡。肝炎习惯上又称为急胆囊炎,剖尸检查会发现死蛇的肝和胆囊肿大或坏死,胆汁变得混浊不清,呈米粒状或米汤样。

细菌传播疾病,虽然人的肉眼看不见,但其传播速度非常快,肝炎便是其中的一种。此病由一种细菌引起,蛇一旦得此病,便不吃不喝,体温很高,最明显的特征是全身皮肤发黄,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常在发病后的2~3天内毙命,多发生于夏秋的暑热季节。

近年来不少养蛇场,特别是饲养毒蛇的场所,在夏季炎热的气候下,体质瘦弱的成蛇容易暴发该病而亡。此病在幼蛇群中传播极快,死亡率很高。肝炎习惯上又称为急胆囊炎,剖尸检查会发现死蛇的肝和胆囊肿大或坏死,胆汁变得混浊不清,呈米粒状或米汤样。


1.病因肝炎是由病菌感染后发生的传染病。据报道,这是属革兰氏阴性杆菌类的大肠杆菌。此外,也不能排除有病毒感染的可能。这些病菌、病毒多随投喂的活动物、混合饲料或饮水入侵蛇体后暴发肝炎。肝炎病的暴发还因为蛇的肝脏抗病能力降低、肝功能受阻之故。如蛇吃入另外含受霉菌感染的食物,霉菌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素以及食物中大量脂肪氧化后分解产生的醛类物质)对肝脏的毒害,长期服用呋喃唑酮(痢特灵)等刺激肝脏,所有这些都会破坏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蛇抗病力下降,因而抵挡不住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本病。另外,在人工取胆汁时,不小心刺伤了胆囊,或因消毒不严格,直接带病原体入胆囊或肝脏,也是引起肝病的一个原因。


2.症状肝炎可分为急性型肝炎和慢性型肝炎。急性型肝炎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不吃不动,皮肤发黄,病蛇常因肝胆剧痛而在地面上翻滚,不久即死亡。患慢性型肝炎的病蛇病程比较长,病状也不那么明显,常见食欲减退以至停食,身体消瘦,最后因虚弱而死亡。解剖死蛇可见肝脏肿大,呈脂肪性而变黄、变脆,亦有部分坏死。胆囊明显扩大,胆汁变成淡黄色或深绿色,多病变成腹水。 ,

3.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清肝护肝。

(1)肌肉注射氯霉素,每千克体重O.01 g,每日2次,连续3天。

(2)肌肉注射链霉素,每千克体重3万IU,每日2次,连续3天。

4.预防一旦发现有此类病蛇时,除迅速将病蛇隔离治疗外,蛇场、蛇窝应做一次彻底的消毒。消毒剂可选用百毒杀或抗毒威,这两种消毒剂较好交替使用。消毒剂稀释比例为:百毒杀1:400,抗毒威l}800。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搞好投喂动物及混合饲料的清洁卫生,以及人工抽取胆汁时,切实做好消毒工作,不要给蛇长期服用呋喃唑酮等药物,以减少本病发生。

上一篇:蛇类的肠炎病
下一篇:蛇的寄生虫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