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中,NAD-核苷酶

从毒中分离的NAD-核苷酶比活性比粗毒提高了5倍左右,无核酸外切酶活性。其中对蛇毒中NAD-核昔酶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在PH7.5时活性较大,在中性pH范围内稳定,在40℃时稳定,60℃以上失去活性。最近,我国学者黄婉治等对尖吻蝮蛇蛇毒中NAD-核苷酶进行了纯化,并对它的理化性质和酶学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NAD-核苷酶水解尼克酰胺N-核苷键,这种酶广泛存在于各种哺乳动物组织中,后来发现蛇毒中也有这种酶的活性。Bhattacharya(1953)首先证实蛇毒中存在着一种分解NAD的酶,他把金环蛇蛇毒与NAD—起保温,发现有尼克酰胺放出。以后Suzuki等(1960)对9种亚洲蛇毒进行了测定,发现棕点竹叶青和银环蛇(加叹狀奶蛇毒也有此酶的活性。从毒中分离的NAD-核苷酶比活性比粗毒提高了5倍左右,无核酸外切酶活性。Tatsuki等(1975)系统地研究了37种蛇毒中NAD-核苷酶活性,发现仅下列蛇的蛇毒中有这种酶存在:日本蝮”食鱼蝮尖吻複、铜头蝮、铜头複北方亚种银环蛇.金环蛇。其中对蛇毒中NAD-核昔酶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在PH7.5时活性较大,在中性pH范围内稳定,在40℃时稳定,60℃以上失去活性。纯酶在pH6.0,0.l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在一1CTC条件下保存6个月酶的活力只降低10%。它能水解b-NAD+、NADP和3-乙酰吡啶腺嘌呤二核苷酸,Km值分别为8.3X10-4mol/L,5.7Xl0-4mol/L和7.4X10—4mol/L,但该酶不能水解a-NAD,NADH,NADPH和NMN+。1.010_3mol/L的MgCl2和半胱氨酸可以抑制对解活性的60%,碘乙酸、PCMB和EDTA对其活性没有影响。Yost和Anderson(l981)从狀-蛇毒中分离出的NAD-核苷酶能够催化吡啶碱基的交换反应。最近,我国学者黄婉治等(1988)对尖吻蝮蛇蛇毒中NAD-核苷酶进行了纯化,并对它的理化性质和酶学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她顺序地用DEAE-SephadexA-50、SephadexG-75、CM-SephadexC-50和SephadexG-100对NAD-核苷酶进行纯化,结果所得样品活性比粗毒提高了11.8倍,得率为3.9%。纯化的酶反应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为一条带,用凝胶过滤和SDS-PAGE测定分子量分别为98000和50000。末端氨基酸测定发现只有1种脯氨酸,这说明该酶是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分析还发现该酶是糖蛋白,等电点为7.6。这种酶含有金属离子,ED-TA能够抑制其活性,这说明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是必要的。该酶水解B-NAD、NADP和B-NGP的Km值分别为0.50mmol/L,0.13mmol/L和0.16mmol/L。

从Tatsuki等(1975)的研究可以看出,NAD核苷酶的分布并不十分广泛,主要存在于类蛇毒中,其他种类的蛇毒仅有少数几种含有这种酶。在naja属和海蛇毒中没有检测出这种酶。

对NAD-核苷酶的研究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近年来发现NAD-核苷酶除能水解NAD等物质外,还具有催化ADP核糖化(ADP-ribosylatkm)和多聚ADP核糖(Poly-ADP-ri-bose)的作用。比较蛇毒NAD-核苷酶和哺乳动物组织中的NAD-核苷酶酶学性质发现,前者除能水解NAD外,还能水解吡啶衍生物并能催化吡啶碱基取代反应,这些特性与从猪脑、牛脾中分离的不溶性NAD-核苷酶相似,而从牛精液中分离的可溶NAD-核苷酶的活性不被尼克酰胺抑制,也不能催化吡啶碱基的取代反应。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