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酶学性质

从C.蛇毒中分离的L-氨基酸氧化酶水解L-亮氨酸的最适pH为7.5,但不同底物最适pH不同,在pH7.5时该酶不能氧化赖氨酸和鸟氨酸,在PH9.4时则该底物很容易被氧化。对从蛇毒中分离的L-氨基酸氧化酶而言,其最

从C.蛇毒中分离的L-氨基酸氧化酶水解L-亮氨酸的最适pH为7.5,但不同底物最适pH不同,在pH7.5时该酶不能氧化赖氨酸和鸟氨酸,在PH9.4时则该底物很容易被氧化。L-氨基酸氧化酶对各种氨基酸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地说氨基酸的链越长,对酶越敏感。除碳原子外,对其他原子的构型没有要求,例如L-异亮氨酸和别异亮氨酸对酶都很敏感。对从蛇毒中分离的L-氨基酸氧化酶而言,其最

适的氨基酸为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和甲硫氨酸。它的酶活性能被苯甲酸、水杨酸、偏磷酸和碘乙酸强烈抑制。由于蛇毒中L-氨基酸氧化酶的含量高且易提取,实验室广泛用于各种纯酮酸的生产,也可以用于由3,5-二碘酪氨酸生产甲状腺素以及用于氨基酸光学异构体的鉴别。

Zeller等(1965)对从C1.蛇毒中分离的L-氣基酸氧化酶Km值进行了测

定:以L-亮氨酸为底物Km为14.3mm0l/L;以苯丙氨酸为底物Km为1.8mm0l/L;以色氨酸为底物Km为3.8mmol/L。对L-苯丙氨酸反应的较大速度不受加入20mmol/LD-苯丙氨酸的影响。蛇毒中的L-氨基酸氧化酶对许多含硫的氨基酸有作用,但对其亚砜的衍生物,S-腺苷-L-甲硫氨酸、磺基丙氨酸、同型磺基丙氨酸、羊毛硫氨酸和胱硫醚没有作用。在PH7.5时对下列各种底物的亲和力顺序为:L-甲硫氨酸(Km=0.35mm0l/L),L-同型胱氨酸(0.72mmol/L),L-同型半胱氨酸(1.3mmol/L),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1.9mmol/L),S-核苷-L-同型半胱氨酸(2.2mmol/L),L-亚甲胱氨酸(3.lmmol/L),半胱氨酸(4.5mmol/L)和L-胱氨酸(5.Ommol/L)。高浓度的底物可以抑制L-氨基酸氧化酶的活性,抑制的程度与氧的压力有关,在常压下PH7.5时,高于5Xl(T3m0l/L的L-亮氨酸可以抑制该酶的活性,而在同样条件下缬氨酸在0.3mol/L时也不能抑制其活性。

我国学者对L-氨基酸氧化酶的研究不多,只有少量有关该酶的报道。云南省昆明动物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对湖南产眼镜蛇毒进行了柱层析分离并对毒性组分

和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发现峰3、峰4和峰5具有L-氨基酸氧化酶的活性。张洪基(1980)对尖吻蝮蛇毒进行了分离,也发现粗毒含有L-氨基酸氧化酶活性。

Zeller(1948,1951)报道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能够激活组织中的肽酶和蛋白水解酶,但对这种结果有人持怀疑态度。对L-氨基酸氧化酶的生理作用进行研究,证明从V.am-蛇毒中分离的L-氨基酸氧化酶不能激活人血清亮氨酸氨肽酶,他还发现家兔的动脉血压不受该酶的影响,但能引起组织坏死。从C.adamawtoa蛇毒中分离的L-氨基酸氧化酶对白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9.13mg/kg,几乎达到粗毒毒性的50%,但由于该酶在粗毒中含量只有1%,所以L-氨基酸氧化酶对毒性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Russell发现这种酶不会影响神经、肌肉和神经肌肉传导。Yang等(1959)发现眼镜蛇舟山亚种(W.m声afra)中的L-氨基酸氧化酶和神经毒性无关,所以认为该酶对毒性的影响不大。总的来说,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的生理作用不太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有关蛇毒中乳酸脱氢酶知道得很少。较先由Mclean等(1971)报道,他们发现下列蛇的蛇毒可以催化乳酸转变成丙酮酸:眼镜蛇、眼镜蛇舟山亚种、

黑颈眼镜蛇、黑唇曼巴、金黄眼镜蛇、埃及眼镜蛇、曼巴、黑曼巴.掠网澳蛇。吴祥提等(1985)报道,在眼镜王蛇、尖吻蝮蛇和青环海蛇蛇毒中也存在这种酶。由于这种酶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不十分重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纯化这种酶的报道。

上一篇:蛇毒中对氧磷酶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