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人工饲养的现状

目前蛇类饲养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科研观察性饲养;二是观赏性伺养;三是作为经济动物的饲养。三种情况差别很大,各有特点,但为了探讨蛇类的养殖,重要的是第三种情况。因此,这种饲养只能是为研究蛇类打下基础,对蛇的养殖提供某些参考数据,但其方法不易推广,应用价值较小。

一、目前蛇类饲养的形式

目前蛇类饲养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科研观察性饲养;二是观赏性伺养;三是作为经济动物的饲养。三种情况差别很大,各有特点,但为了探讨蛇类的养殖,重要的是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主要是局限于高等院校的生物系或生物教研室及专科研究所。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条件较优越,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高、观察较细,目的是搞清某种蛇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等,有时也从事某些蛇或蛇毒的应用性研究及各种蛇伤的防治研究。这种研究大部分有地区性,一般对所在地区蛇类研究较多。这些研究费用较高,设施复杂,国内有些单位为了控制好微环境,已经把电子设备、空调系统用于养蛇的研究中。因此,这种饲养只能是为研究蛇类打下基础,对蛇的养殖提供某些参考数据,但其方法不易推广,应用价值较小。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在各地的动物园,它们的任务就是尽量增加品种,供游人观赏。因此,特点是品种丰富,甚至世界各地只要能收集到的都尽力去收集,数量一般不多,但为了能保证品种齐全,对各种蛇的饲养也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其方法主要是池养或箱养,具有品种多,数量少的特点,一般饲养条件都较高,管理人员业务熟练。有时可以作为适当推广应用,但造价较高。

第三种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各地养蛇场。据调查,目前我国超过万条以上的养蛇场有数百个,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云南、湖南、湖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广西的梧州、南宁,福建的武夷山,浙江的天台,江西的景德镇,辽宁的清原,吉林的磐石和辉南等地蛇场较大。大部分是模拟生态环境,把蛇的养殖同园林绿化相结合,已成为今后发展养蛇事业的雏形。目前对蛇的饲养还很不成熟,一是繁殖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也就是由仔蛇经人工管理发育成熟,然后在饲养条件下再交配产仔这一过程还没有成熟经验。二是饲料问题。饲料来源是养蛇的难题之一,目前主要是以自然界捕捉来的一些小动物或利用水塘繁殖一些蛙鱼类,作为饲料。有人曾研究试用人工饲料如特制“香肠”喂蛇,对少量蛇饲养可以考虑,但较大量饲养喂饲困难很多。三是冬眠问题。在长江以南或亚热带、热带地区蛇冬眠期较短,冻土层较薄,一般还较容易解决,蛇越冬后成活率较高,一般可达60%以上。但在温带或接近寒带地区蛇的越冬就十分困难。其原因是冬眠期长,一般在6个月左右,死亡率很高。饲养中的蛇出蜇后能够存活到捕食季节的不足20%,出蜇率也在40%以下。有一部分虽能维持到出蜇,但已经很瘦弱,没有捕食能力,或坚持不到捕食季节就已经死亡了。笔者认为目前的养蛇方法比古代养蛇虽然有一定进步,但仍然属于“暂存”饲养。所谓暂存饲养就是人工创造一定的生活环境,把从自然界中捕捉来的成蛇进行饲养观察,使蛇在新的环境中能够较长时间的生存下来,供给人们取毒、观赏或随时做其他用途。


目前在较好的暂存饲养环境,蛇也能够产卵或产仔,但绝大多数都是野外交配已怀孕后在蛇场中产卵或产仔。在饲养环境中蛇很少交配,可能由于饲养中环境不安静,常受骚扰有关;其次饲养中的蛇,如果时间较长,营养状况多不如刚从野外捕捉来的好;再就是与饲养中的蛇密度较高、生物繁殖自限性有关。在一些较好的饲养单位,一条蛇从入场到死亡可以暂存2年〜3年,大部分在1年〜2年或更短时间内自然死亡或已被取用。科研、公园等单位由于管理人员素质高及条件较好,暂存时间可能相当长。

二、目前饲养的品种

国内目前饲养的蛇类主要有20多种,大部分为毒蛇,少部分为无毒蛇。当然有些教学科研单位、公园等其品种可能很多,但数量很少,不是讨论的主要对象。养蛇的目的主要是科学研究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这样饲养的蛇种,一是各地区的优势品种;二是某种经济效益较大的蛇种;三是进一步观察其习性,以便用于蛇伤防治的蛇种。综合以上条件,发展较快的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五步蛇、蝰蛇、眼镜王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沿海地区有海蛇饲养,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饲养蝮蛇。无毒蛇中有菜花王蛇、灰鼠蛇、滑鼠蛇、王锦蛇、黑眉锦蛇、棕黑锦蛇乌梢蛇及少量蟒蛇等。国外养蛇以收集到的文献看,作为经济动物饲养的种类不超过50种,但作为研究饲养或观赏饲养的种类已超过千种。

上一篇:蛇类养殖方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