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眼镜蛇科——眼镜蛇

全身背面黑色或黑褐色,颈部能膨扁,颈背有白色圈纹状如眼镜,当膨扁时更为明显,故称为眼镜蛇。体及尾背常有均勻相间的黄白色细横纹,幼蛇尤为明显。

眼镜蛇:别名和地方名:犁头扑、万蛇、饭铲头、饭匙倩、犁铲头、蝙蝠蛇、白颈乌、吹风蛇、扁头风、膨颈蛇、扁颈蛇、琵琶蛇等。

形态特征:头部呈椭圆形,第4、第5枚下唇鱗之间嵌有1枚小鱗,体鱗平滑斜行。全身背面黑色或黑褐色,颈部能膨扁,颈背有白色圈纹状如眼镜,当膨扁时更为明显,故称为眼镜蛇。体及尾背常有均勻相间的黄白色细横纹,幼蛇尤为明显。头腹及体前腹面黄白色,颈腹有一黑色宽横纹,在其前方两侧各有一黑色斑点,体中段之后的腹面逐渐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全长1000mm〜2000mm。

生活习性: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中,山坡坟堆,山脚水边,溪沟鱼塘边,稻田、公路和住宅附近。食性很广,能吃鱼类、蛙类、蛇类、蜥蜴类、鸟类及鸟蛋、鼠类等。夏季暴雨后常爬进住宅觅食鼠类,丘陵山区曾发现在室内被该蛇咬伤的病例多起。属昼行性蛇类,主要于白天外出活动。该蛇对于高温耐受性较强,在蛇园饲养过程中,常发现在35C〜38.5€的阳光下长时间不避开,对低温耐受性较差,冬天低于『C容易造成死亡。从野外捕获时的气温记录看,均在12°C〜351:之间,而捕获量最多的是26‘C〜3(TC之间。在浙江,12月初至翌年4月初为冬眠期,洞穴多在黄土丘陵山坡、坟堆向阳处,或在竹园和灌木丛中。5月、6月份交配,6月〜8月份产卵,产卵数7枚〜19枚,孵化期50天左右。

该蛇受惊动时常颈部膨大,竖起前1/3身体,略向后仰,头平直向前,发出“呼呼”声向目的物冲击。有时可喷射毒液,应加以注意。

分布:国内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国外于泰国、越南等地有分布。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