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蛇的利润分析

养蛇的利润分析: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养蛇基地――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蛇舍约8000平方米。记者到来时,养殖场负责人邓开钊正和技术人员在孵房里检查蛇蛋孵化情况。他一边记录孵房温度和湿度,一边告诉记者,养殖场年养蛇2万多条,年孵化能力5万条。“养蛇是一个周期短、回报大的产业。”
养蛇的利润分析: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养蛇基地――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蛇舍约8000平方米。记者到来时,养殖场负责人邓开钊正和技术人员在孵房里检查蛇蛋孵化情况。他一边记录孵房温度和湿度,一边告诉记者,养殖场年养蛇2万多条,年孵化能力5万条。

“养蛇是一个周期短、回报大的产业。”同行的灵山县林业局副局长冯德进以一条2公斤重的滑鼠蛇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1枚蛇蛋100元左右,需要饲料、电费等成本大约120元。“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320元计算,这条滑鼠蛇价值640元,除去成本,净赚420元”。



正因回报大,养蛇产业如今在灵山遍地开花。冯德进介绍,2008年以来,随着蛇类价格的上扬以及驯养技术的成熟,该县养殖户逐渐增多。目前,全县持证养殖场遍及18个镇,其中养殖规模1万条以上的养殖场就有8个,直接参与养蛇的群众6万多人。

阮文活是灵山县武利镇望坪村赤岭组村民,他养蛇已有20多年,1995年就办理了人工驯养蛇行政许可证。目前,他的蛇场存栏上万条,年销售蛇蛋、种蛇、肉蛇等收入超过200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300多户群众养蛇致富。在武利镇安金村,1400多户群众就有1000多户养蛇,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蛇专业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灵山县部分群众就开始偷偷地驯养蛇。但由于当时驯养技术不成熟,存活率很低,养蛇产业在磕磕碰碰中发展缓慢。

“灵山的养蛇业真正快速发展起来,是在2008年以后。”冯德进介绍道,近5年来,随着养蛇技术的突破,该县引导群众从“偷偷驯养”转向“合法驯养”,并适时成立人工驯养繁殖蛇特种产业领导小组,把驯养蛇产业列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保护生态平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扶持、发展。

去年11月,该县成立蛇类驯养繁殖协会,并举办第一届蛇王大赛,使全县驯养蛇产业迅速升温:在该协会成立短短7个月里,持证养殖场就增加13个,联合养殖群众增加了3800户,协会新增会员150多个。

灵山县充分发挥合法驯养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给予农户资金、技术、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既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养殖风险。今年5月底,该县被授予“全国养蛇之乡”,这更加坚定了养殖户的信心。
在灵山,武利镇养蛇数量与参与养殖户均占全县40%以上。但该镇党委书记杨宇却有些忧心:“驯养蛇虽然是‘黄金产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要防止群众盲目扩大养殖规模,防止群众追求利益较大化而违反驯养规律。”



事实上,杨宇的这一担忧,灵山的决策者们早已预见。为此,该县出台了人工养蛇管理制度等10多种驯养蛇规范性文件,引导群众依法繁殖经营蛇类,保证驯养蛇的质量。同时,设定了申请人工驯养蛇行政许可的“门槛”:要求养殖场的养殖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人工驯养蛇的数量达到2000条以上,同时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否则一律不许办理驯养繁殖申请。

为了推动驯养蛇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农户的养殖技术,该县编印了《人工驯养繁殖蛇技术指南》发给养殖户,并邀请专家到该县举办技术培训班,指导蛇场按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建设。目前,该县共培训群众2000多人次,还决定从今年起,3年内每年筹措10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其中200万元用于养蛇大户贷款贴息补助。

“我们要把‘一哄而上’的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引导,促使林下养蛇经济向生态养殖组织化、大众养殖科学化、规模经营产业化、产业服务社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县长苏英权说。
上一篇:眼镜蛇养蛇场
下一篇:广西养蛇专业户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