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饲养管理与病敌害防治

属于爬行纲、蝮蛇科。此蛇为一种剧毒蛇,毒性大,剖腹除内脏全体烘干可以人药,有祛风、镇静、解毒止痛、下乳等作用。主治风湿痹痛、麻风病、癫疾、瘰疬、神经衰弱、淋巴结结核等症。用蝮蛇做原料制药能医治多种疑难症。其蛇毒为混合毒和少量神经毒,是生产高效抗血栓药物的原料。近年来,用蝮蛇毒制成注射液,可抑制小鼠的肉瘤生长。

蝮蛇(.Agkistr。odon halys)别名土公蛇、地扁蛇、草上飞、土里蛇。属于爬行纲、蝮蛇科。此蛇为一种剧毒蛇,毒性大,剖腹除内脏全体烘干可以人药,有祛风、镇静、解毒止痛、下乳等作用。主治风湿痹痛、麻风病、癫疾、瘰疬、神经衰弱、淋巴结结核等症。用蝮蛇做原料制药能医治多种疑难症。其蛇毒为混合毒和少量神经毒,是生产高效抗血栓药物的原料。近年来,用蝮蛇毒制成注射液,可抑制小鼠的肉瘤生长。因其捕食鼠类,所以在灭鼠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蝮蛇体形中等偏小,一般较粗短,体长60~70厘米,大者可达94厘米,头较大、略呈三角形,吻棱明显,吻钝圆,具管牙,头部两侧有颊窝,鼻间鳞宽,鼻孔位于两鼻鳞间,前颏鳞大,左右并立,后颏鳞小,左右分开,中间隔着1对小鳞。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5对左右的小鳞片。颈部较细,背鳞起棱。体色与泥土相似,这是一种保护色。背部呈灰褐至深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颞部有一黑纹,其上缘有一明显的白纹,上唇缘色浅;躯干背面斑纹变异很大,两侧各有一行深褐圆斑,有的左右交错排列,相连成铰链状斑或有深浅相间波状横斑,圆斑数有28~35个;或分散不规则的斑点,体侧有1列棕黑斑点。腹面颜色灰黑,散布许多不规则的黑白色斑点。腹鳞138~168片,肛鳞1片,尾下鳞30~41对。尾短,末端尖(图33)。


蝮蛇栖息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乱石堆下及杂草丛中,夏秋两季分散活动,常见在稻田、菜园、路旁活动,常在晚图33蝮蛇上8时到次日凌晨活动,尤其在天气闷热的夜晚活动频繁。性懒而凶猛,行动迟缓,不主动伤人,食性较广,多以鼠、蛙、蜥蜴、蛇类及鸟类和昆虫等为食。蝮蛇的取食、繁殖、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春暖之后出蛰。20~26℃为捕食高峰,30℃以上钻进蛇洞,一般不捕食。蝮蛇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低于10~C:不出来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长江中下游大雪至惊蛰为冬眠期。仔蛇2~3龄性成熟(寒冷地区3~4年性成熟),每年5~9月交配繁殖,卵袋留在输卵管内发育,卵胎生,翌年8~9月产仔蛇,每次产仔蛇2~15条,多达17条。蝮蛇在我国分布很广,除西藏、青海等地未见有报道以外,福建、台湾、贵州、四川、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湖南、湖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均有分布。我国大连近海的小龙山岛盛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