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锦蛇的饲养与管理

黑眉锦蛇摄食多以游荡方式觅食,经常在小动物出没的地方游动,捕食率特别高,只要小动物从其附近经过就有命丧蛇腹的危险。黑眉锦蛇除食鼠外,亦喜食鸟类,在饲养过程中,曾投喂过黑翅,蛇体达到1.3m以上的,成蛇均能捕食该鸟。黑眉锦蛇的水分保持力很强,属耐干旱性蛇。

(一)摄食行为

摄食行为是动物本身的生存和种群繁衍所必需的基础行为。黑眉锦蛇摄食多以游荡方式觅食,经常在小动物出没的地方游动,捕食率特别高,只要小动物从其附近经过就有命丧蛇腹的危险。当外界气温升至24~31℃时,是其捕食的旺季,活动较频繁,也变得凶猛得多。若遇陌生人接近时便猛烈出击。此季若投入小白鼠,便见它迅速做出反应,头转向小白鼠的所在方向,同时体前部昂起做进攻扑咬架势,随后快速出击,其速度之快有如离弦之箭,一般能准确扑住猎物;如小白鼠逃窜,蛇便再次侍机扑咬,直至捕住猎物为主。咬住后便不再松口,并以身体进行缠绕、挤压,有时可见小白鼠的眼、鼻、口角等部位流出鲜血,直至猎物窒息死亡后它才松口,然后找寻到猎物的头部再行吞食。偶见饥饿者有时从鼠的后部开始吞食,其吞食速度视猎物的大小而定。大多情况下,吞食50 g左右的小白鼠只需3~5 min;若吞食的猎物较大时,需要的时间便会延长。吞食重量大于250 g时,便见其将喉伸出口角外,以保证正常呼吸,需25~40 min才能将食物顺利吞进腹内。

黑眉锦蛇除食鼠外,亦喜食鸟类,在饲养过程中,曾投喂过黑翅(北方的一种常见鸟,比麻雀大),蛇体达到1.3 m以上的,成蛇均能捕食该鸟。此蛇捕鸟似捕鼠(剪掉鸟翅),只见它一口将鸟咬住随即迅速缠绕挤压,而后寻其头部吞食;在吞食过程中,如遇两翅张开受阻时,蛇的上下颌可移向一侧本能地合拢翅膀,然后继续吞食;吞鸟的时间较吞鼠时间稍长,一般为5~10 min。

饲养该蛇时,还可投喂黄金地鼠、雏鸡、小鹌鹑和鹧鸪苗、鸭苗等。总之,上述哪一种食饵取用方便、价格低廉,我们就用哪种,但因该蛇食量较大,规模饲养时不得不考虑投喂成本。


(二)耐饥与饮水

黑眉锦蛇的耐饥能力很强,我们曾观察过一条体重在575 g的中等蛇,于出蛰后的5月16日进食了4只小白鼠,总重量为150 g左右,以后一直未投食。实验时,将此蛇放置在仓房的一角,直至翌年出蛰后再次进食,经常规的饲养后发现一切正常。取得这样的数据纯属破坏性的实验所得,建议养蛇场(户)不要效仿,避免造成不该有的经济损失。

黑眉锦蛇的水分保持力很强,属耐干旱性蛇。但蛇对干渴的耐受力远不如对饥饿的耐受力,虽然蛇体的水分来源除食物中带有一定的水分外,也需要经常饮水,特是炎热的盛夏季节更应该及时补充水分。此蛇饮水有自选能力,喜饮清洁干净的水,对脏水不感兴趣。养殖中发现该蛇一般在进食后的5~15 min内饮水,饮水时唇部先试探性地接触水面,然后便反复鼓动两颊,一口一口地喝,似鱼在呼吸,每次饮水时间为1~2 min,大部分是一次性吸足,很少有间断性吸饮的。


(三)蜕皮与冬眠

蜕皮是蛇的生理特征,成蛇每年可蜕皮2或3次,幼蛇蜕3~5次甚至更多。蛇蜕皮次数的多少或蜕下的皮是否完整,与蛇的饮食、饮水有直接关系,但亦有长时间不进食而蜕皮的蛇,可见蛇蜕皮是其固有特征。

黑眉锦蛇同其他蛇一样,蜕皮前亦不甚活跃,一般在蜕皮前的6~10天,眼睛灰蓝色呈暂时失明状。此时投食其扑咬率很低,可一旦捕住猎物便不再松口,直至吞进腹内。此蛇蜕皮的另一特征是,别的蛇蜕皮后视力方才彻底恢复,而黑眉锦蛇则在临蜕皮前的2~3天便重新复明。此蛇蜕与蛇体完全一样,鳞片清楚,斑纹可见,甚至连眼上的黑色状角膜也一模一样,实在妙极了。蜕皮后的蛇体,体色新鲜醒目,斑纹清晰。

冬眠是陆生蛇对冬季低温条件的一种本能适应性,也是一种长期的被迫生理状态,黑眉锦蛇也不例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每年的10月中旬也就是气温降至20"C左右即不再进食,于10月中下旬入蛰冬眠,翌年5月上旬或中旬出蛰活动,冬眠期长达7个月之久。入蛰前未能吃饱的,死亡的可能性很大,有时多达30Z~50Z,甚至更多。其冬眠的适宜温度为3~5℃,湿度为65%~75%。此蛇亦有冬眠失重现象。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