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蛇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因素

水是水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湖泊和江河,其中无机化合物甚微。因此,任何环境因素的改变,生存条件与蛇体代谢方式的变化和蛇的健康状况以及人工的饲养方法等均可对蛇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这说明控制或改变食源、食量,将影响微量元素在蛇毒乃至整个蛇体内的含量及其生物学特性。

为了方便起见,科学家们将地球分为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部分(图14—80)。气圈是围绕地球表面相当薄的大气层。其主要由氮、氧、氩、氖、氦、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水是水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湖泊和江河,其中无机化合物甚微。岩石圈是地球的固体部分,包括地图14_80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无机表的土壤、靠近地表的地壳和地壳下的地幔。构 物的交换成地壳的常见元素如表14一12所示。生物圈指栖

息着生物的地域。生物有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总是同其周围的无机环境相联系,并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将无机物同化为生物体的有机组成成分,这就充分说明了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其周围环境的密切关系。而把生命和环境直接联系起来的是化学元素,而且生命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传递等也都是通过化学元素的变化来体现的。因此,任何环境因素的改变,生存条件与蛇体代谢方式的变化和蛇的健康状况以及人工的饲养方法等均可对蛇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表14-12地壳和海水的元素组成(赵树仁等)

(1)环境因素的影响。微量元素不仅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代谢过程以及酶的生物合成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也是蝮蛇及其他蛇类的重要生命物质基础,并参与有关的生理过程。因此,蛇体内基本上也含有人体内各种常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包括可能必需)和非必需微量元素,乃至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如铋(Bi)、锑(sb)、镉(cd)、铅(Pb)等(但对蛇体是否有害还有待研究)。我们的实验已经证明,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使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主要分布部位及含量有着明显差异。即使是其皮肤的衍生物也是如此。如蛇岛蝮的蛇蜕中含有丰富的Fe、Al、zn、Rb、sr等微量元素,而在白眉蝮的蛇蜕中上述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少。这可能反映了两种蝮蛇不同的生物学特点,即可能是由于两种蝮蛇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如蛇岛蝮由于终年生活在半封闭式的蛇岛,与大陆隔绝,故其主要以捕食鸟类为主;而生存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白眉蝮(蝮蛇乌苏里亚种)则以猎取鼠、蛙、鱼类为主,以及两地的水质、地质地貌以及植被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可能造成了两种蝮蛇及其蛇蜕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

(2)摄食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微量元素在蛇体内的含量,但在环境因素的诸因素中,摄食,即食源的改变,乃至整个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将影响微量元素在蛇体内的分布及其含量。如均为蝮蛇乌苏里亚种,但由于食源的不同,其蛇毒中的锗(Ge)含量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食鱼组白眉蝮的蛇毒中Ge含量小于100mg/Kg,而食蛙组白眉蝮的蛇毒中Ge含量略大于10mg/kg。黑眉蝮蛇一般只捕食鼠或鸟,而与专食鸟的蛇岛蝮相比,两者蛇毒中的微量元素同样存在着差异,后者的Ge含量远远大于前者,而且蛇岛蝮的zn、Fe等元素的含量也比较高。再则,黑眉蝮和蛇岛蝮的常量元素P、Ca、Mg和K等也有区别。徐克明等通过对蛇毒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几种微量元素在蛇体的含量具有一定的规律:蛇岛蝮是Ge>Zn>Bi>Se>Sb>Al>Ni>(2r>Fe,而黑眉蝮和食鱼组的白眉蝮则是Zn>AI>Bi>Fe>Se>Sb>Ge>Ni。造成此种差异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食源的不同,可能使蝮蛇的新陈代谢,乃至生物酶的合成及其生理作用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并导致微量元素在蛇体内的分布及含量的差异。这也可以从同种白眉蝮由于食饵的不同,其蛇毒的前述第二至第八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也有区别。食蛙组的白眉蝮蛇毒的微量元素含量的顺序是Zn>Ge>Al>Bi>:Fe>Se>Sb>Cr>Ni,此种差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食蛙组的白眉蝮蛇毒的e含量比较高,故其Ge由食鱼组白眉蝮蛇毒的第八位前移至第二位,而使其他元素按顺序后移。这说明控制或改变食源、食量,将影响微量元素在蛇毒乃至整个蛇体内的含量及其生物学特性。因此,这也可能是各种蛇毒在临床和实验中药理、生理效应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相关的问题是:我们在对蛇毒抗栓酶的检测中发现,由于分离提纯方法的差异,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明显区别,即蛇毒抗栓酶越纯,其临床疗效越随之降低,这可能与蛇毒中的金属酶由于有关金属微量元素的丢失,使酶活性下降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值得生产和使用蛇毒抗栓酶的企业和I临床单位注意,使蛇毒抗栓酶的分离提纯可获得疗效较好的纯度。

(3)饥饿的影响。徐克明等在实验中还发现,饥饿(半年以上)的白眉蝮与饱食的白眉蝮相比,由于生理机能和代谢水平的不同,其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分布及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如前者的肝脏微量元素含量(mg,I(g)是:Zn80.4、cu47.7、Fel 937,而后者分别为:Zn214、Cu6l、Fe5 507。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饥饿状态,虽然在一定条件(进水)下,仍然可以维持比较长时间的生命活动,但对蛇类的生理机能及其代谢活动,尤其是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分布、含量、生物酶的合成及其生理功能等产生严重的影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