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消化系统-消化管

在黏膜层内含有丰富的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回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其前后分别与十二指肠和大肠相连。此外,对化学药物的刺激也可以使消化管产生不同的反应,如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刺激也可以使消化管明显地产生收缩反应。消化管平滑肌的上述生理特性,并非依赖于神经的存在。



(一)口腔

口腔(图14—34)是位于上下颌之间的空腔。其内主要有齿和舌。齿数量较多,着生于上颌骨、腭骨、翼骨和齿骨上,并有分化。

舌细长,前端深分叉,藏于舌鞘中,由颏舌肌和舌鞘韧带控制其伸缩,韧带两侧有薄的皮肌牵引。因此,舌可自由伸缩,经常伸出口外,为嗅觉的辅助器官。舌鞘位于气管腹面,开口于口腔喉头的前方。

(二)食管

它是一条长而直的肌性管道,约为体长的l,2,其内壁具有明显的纵行皱襞(图14—35)。能借助于体壁肌肉及肋骨的运动向胃内运送食物。食管不仅具有延展性,可以产生朗显的扩张,而且具有较强的收缩性。

图14-34口腔(吴瑞敏)



图14—35食管纵部(吴瑞敏)

(三)胃

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比食管短,长度约为食管的1,4,其前端以贲门与食管相连,末端以幽门与小肠相通。胃壁明显比其他部位的消化管厚,可分为肌层与黏膜层。黏膜形成粗大的纵襞(图14—36),具有极强的收缩性。在黏膜层内含有丰富的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由于消化过程比较缓慢,故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

(四)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和回肠。十二指肠前端与胃相接,后端与回肠相连。十二指肠较短。小肠肠腔内的黏膜纵襞细而密(图14—37)。胆、胰、脾等器官均位于其右侧,并借胆总管(由肝脏发出的肝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胰管与十二指肠相通,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和由胰脏分泌的胰液由此进入十二指肠,并参与小肠内消化。在非消化期,由肝管将胆汁经胆囊管送人胆囊内贮存起来;消化期再从胆囊中排出,进人肠腔,参与小肠内消化。据笔者实验研究证明,十二指肠内的无机元素的含量极为丰富,与回肠和大肠相比有明显差异,表明十二指肠是无机离子的重要吸收部位,在消化和吸收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回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分,其前后分别与十二指肠和大肠相连。左右来回地盘曲在蛇的腹腔内。回肠内的黏膜纵襞比十二指肠更为细密。

(五)大肠

位于回肠之后,形状短直而较粗大。大肠的管壁极薄,前半段纵褶弯曲粗大,后半部分可见横向的皱襞(图14—38),具有进一步吸收水分的作用。


图14—36胃纵剖(吴瑞敏)



图14-37回肠纵剖(吴瑞敏)



图14一138大肠纵剖(吴瑞敏)

(六)尿殖肛腔

其位于大肠之后,是大肠、输精(卵)管和输尿管、交换囊共同开口的场所,故蛇的排泄物及食物的残渣常混成半液体状的东西,经由尿殖肛孔排出体外(图14—33)。

(七)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蛇类消化管平滑肌亦具有肌肉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和自动节律性等,但这些特性均具有蛇类自身的特点。

(1)兴奋性、收缩性。蛇消化管平滑肌的兴奋性较骨骼肌为低,而收缩不易发动,恢复至原有状态也极慢。这表明其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所占的时间都比较长,而且变异也大。蛇消化管平滑肌的兴奋性、收缩性还与其生理机能状态有关。

(2)伸展性。蛇的平滑肌富有伸展性,能适应实际需要而作极大的伸展,较大时为原有长度的2~3倍,故消化管的某些部分(如胃),可容纳几倍于自身原有体积的猎物,这对于蛇类的生存及生理机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紧张性。是指消化管平滑肌经常保持的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使在离体的情况下,只要条件适合,也可以见到此种现象。此种生理特性,对维持中空器官的一定形态和位置有重要作用。

(4)自动节律性运动。若将蛇的消化管离体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如将其放在洛克液或台氏溶液中,在一定时间内,其仍能产生节律性运动。但这种运动远不如心脏运动规则,而且收缩也比较缓慢,收缩的力量也很不一致。

(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刺激的敏感性。笔者在实验中发现,蝮蛇乌苏里亚种的小肠平滑肌对生物组织物的刺激特别敏感,如少量的乙酰胆碱可使消化管产生收缩,甚至可使其停止在收缩状态,而肾上腺素则可使其舒张。此外,对化学药物的刺激也可以使消化管产生不同的反应,如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刺激也可以使消化管明显地产生收缩反应。突然改变灌洗生理溶液的温度对肠管平滑肌也能产生明显影响。若将肠管轻轻拉长,也可引起其产生收缩。消化管平滑肌的上述生理特性,并非依赖于神经的存在。

下一篇:蛇的呼吸系统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