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中含有的毒素成分

蛇毒中含有的毒素成分,曾用哺乳动物兔、鼠等做实验或对中蛇毒的病人进行研究发现,通常含有几种毒素,但主要是由神经性毒素及出血性毒素组成。蛇毒所含毒素及其对人或动物生理上的作用如下:。主要破坏血管的内壁内皮细胞,因而造成血细胞和血浆向外渗出。

蛇毒中含有的毒素成分,曾用哺乳动物兔、鼠等做实验或对中蛇毒的病人进行研究发现,通常含有几种毒素,但主要是由神经性毒素及出血性毒素组成。蛇毒所含毒素及其对人或动物生理上的作用如下:

1.神经性毒素

主要作用于人或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作用于延脑的呼吸中枢,可使被咬者呼吸减弱甚至停止,对脊神经及脊神经节细胞有麻痹作用。

2.出血性毒素

主要破坏血管的内壁内皮细胞,因而造成血细胞和血浆向外渗出。

3.凝血性毒素

使血管内的血液产生凝集现象,引起血栓,阻碍血管内的血液畅通循环。

4.溶血性毒素

使血管内的血细胞受到破坏、溶解。

5.细胞性毒素

使白细胞及其他组织的细胞受到破坏。

6.抗凝血性毒素

主要破坏纤维蛋白元,阻滞血液的凝结,往往使伤者流血怀止。

7.破坏各种消化酶的毒素

如产生蛋白分解酶,抗胆碱酯酶等,破坏人体内各种消化酶。


8.产生抗杀菌物质的毒素

使病者容易感染其他病菌,因而可并发其他疾病。

但每种毒蛇的蛇毒,含的毒素不一。后沟牙类及前沟牙类的毒蛇主要含神经性毒素,如眼镜蛇约含神经性毒素50%及抗凝血性毒素;管牙类的毒蛇主要含有出血性毒素及凝血性毒素(两者约占70 9/6)和细胞性毒素。由于各种毒蛇所含毒素不同,对人体的反应亦不同。一般被蝰蛇科及蝮蛇科的毒蛇咬后感觉最痛,兼有皮下出血;眼镜蛇科的毒蛇咬后不及前者痛,但伤口往往发肿发黑;海蛇科的毒蛇咬后则不痛不痒,亦不发肿。以构成症状的快慢而言(在毒蛇排毒量和咬伤人畜的部位等同样的条件下),被蝰蛇科与蝮蛇科的毒蛇咬伤后发痛最快,眼镜蛇科次之,海蛇科最慢。从表1中可以看出8种常见的毒蛇每次的放毒量和使人致死的干毒量(表1)。

表1毒蛇放毒量及使人致死的干毒量(毫克)

从表1可以看出,大眼镜蛇、响尾蛇及金环蛇最为利害,但被银环蛇咬伤也不可忽视,往往被银环蛇咬后症状不明显,而一旦出现症状急救已晚。

上一篇:蛇类资源的利用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