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家庭伦理剧一直都是国人最为擅长的,毕竟自古以来家国就扎根于每个人心中,所以在这方面编剧们也感触比较深,创造出来的作品往往非常受欢迎。如剧中热播的《小舍得》,妈妈田雨岚为了儿子能上名校,把儿子逼得快抑郁;还有在现实中所能见到的,“孩子学习达不到妈妈的要求,且遭遇到多次殴打”这则消息,终究迎来撤销父母亲两人的监护权。剧场与现实生活如此交叉,使得“打鸡血式教育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再次被推到了民众的舆论风口上。

其实,在以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这些更多是表达家长的一种期许或愿望,如今这种“打鸡血”却落实到了行动中。虽然有家长不甘于落后,就开始由精神层面的“打鸡血”,从而转向对孩子的体罚,导致“教育内卷”到这个地步,这也许是真的让人感到压抑又无奈。

事实上,对于涉及到家庭教育题材的剧,面对着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时常都会冲上热搜,而且也引发众多人的热议,教育压力过大的本身就是个问题。一些家长的心疼或怜惜孩子,这只不过是被电视剧激发出了共鸣,或者摊手或抱怨一番后,之后又一切都没有变化,这就让孩子们产生苦不堪言。再加上一些校外的用广告给家长洗脑,如此乱成一糟的课外补习班、辅导班,也会对孩子的心理精神产生较大的压力,即使也有相应的措施出台,这也只能缓解一时的现状,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中新网评实地调研发现,多数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很多是用在完成家庭作业上;就连假期里,也会有各种的补习班、培训班不放假,导致学生要补课,家长要陪读与服务;再加上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多才多艺,除了常规的补课外,还要让孩子学习钢琴、书法、舞蹈、围棋等在内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如此多的信息量,这与“打鸡血式”这种教育方式,这会让孩子从心理会感觉到被套在笼牢中,造成此举现状多数为“一些家长将某种恐慌与不安全感,传导到了孩子们的身上,这对于孩子们而言,真的是不公平。”

在现实中,有很多家长的确存在,在对孩子的教育是以切断了他们与大自然之间的交流,这会让他们的童年变得单一、枯燥又乏味。主要原因是,一些家长评价成功的标准太过单一,也缺乏想象力,把上名校、毕业找到好工作、挣更多钱,当成了“成功”的全部。因此,这也体现出大人们也需要学习与充电,而孩子在成长期则也需要休息与娱乐。

责任编辑:佳佳(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