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小孩不能打,那可以骂吗?

可能很多父母不知道,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该节日最早由美国的反体罚组织提出,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积极响应,其中就包括了我们中国。

而且,在我们国家谈“教育孩子能不能打”,反而特别容易引起家长的反响。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观中有很多关于“打孩子”的理念: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70、80年代或在这之前出生的人普遍挨过父母的打,这几乎是“家常便饭”。

但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人不提倡打孩子,反对以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很多父母不服气,也百思不得其解:咱祖宗打了这么多年,怎么现在就不能打了呢?

藉着“国际不打小孩日”,以下谈一谈如今教育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

如果能,该如何打才能更有效、更恰当?

01、

倾向于采取“棍棒教育”的父母往往与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教育观念和所接触的信息有关。主要有以下2大因素:

第一,他们的教育观念受到其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的重大影响。

这部分父母大多出生在70、80年代,他们从小经常被父母打,身边的兄弟姐妹、同学的境遇也都差不多。大人们总是对他们说:“爸妈打你,是为了你们好!”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很容易将“被打”的遭遇合理化,不容易形成明显的心理创伤。

如果他们成长后还在学业、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就很容易认为这离不开父母当年的严厉管教,真的是“不打不成材”。所以当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就容易延续这种理念和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父母接触了一些片面的教育或心理学知识后,不理性地将此奉为圭臬。

比如所谓的“男孩要穷养”。有的父母教育儿子时认为越严厉越好,轻易对儿子打骂,甚至刻意制造艰苦的成长环境,认为这可以磨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和男子气概。

其实,这不仅很可能养不出吃苦耐劳的儿子,还可能对儿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增大其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

同样,所谓的“女孩要富养”也不可取。过度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于就能养出一个有气质、有安全感的女儿,反而可能令其养成攀比虚荣、炫富拜金的不良性格。

又比如有的父母过度推崇“行为心理学”,倾向于采取“行为训练法”,希望通过打骂建立父母的权威性,让孩子建立恐惧性的条件反射。只要父母一说要打骂,孩子马上就感到焦虑、恐惧,从而服从管教,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

以上两种教育观念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往往是不合时宜、不科学的。

首先是如今的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那么多年,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文明、平等、尊重孩子等教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年轻父母和孩子的认同。

而且,现在是数字星球时代,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扩展,不再限于现实圈子的面对面人际交流。

换言之,在越来越少父母打孩子的现实情况下,在孩子们了解外界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前提下,你家的孩子被打了,他很可能马上会根据外界的信息形成心理落差:

“很多别人家的父母都不打孩子,懂得尊重孩子,为什么我的父母就不这样?我的父母粗暴、不讲理、不爱我!”

所以,在这个时代,“打孩子”再也不能被孩子们合理化。一旦挫折无法合理化,也得不到升华,孩子也看不到父母会改变的希望,那就极容易形成心理创伤。

而且,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父母还应该分析自己取得成就背后的真正因素,而非过度归功于自己父母的严厉教育,尤其要看到自身的优秀品质、努力和成长时的时代背景。

至于对行为心理学、行为主义的过度推崇,也是极不可取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约翰·华生,他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无论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他认为,只要探寻出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从而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

所以,华生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医生,或律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领袖,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小偷。”

从某个角度来说,华生认为训练一个人与训练一个动物没有太大区别。

华生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影响了美国心理学大约30年,并催生了大量的行为训练法。约翰·华生将其研究的理论实施在自己的一双儿女身上,却令孩子心身受创。

约翰·华生的大儿子因忍受不了父亲的冷漠教育,多次自杀被人救了下来,但30岁那年还是离开了人世。二女儿也多次尝试自杀,精神状态一直不佳,总是沉默不说话、经常易怒、酗酒。

可能大家觉得约翰·华生的时代离自己很远,但过度推崇行为主义的现象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很多人。近年来最有名的是国内临沂四院的精神科专家杨永信。

他的所谓“电击疗法”,其实相当于改良前的电休克的方式,令人极度痛苦。他用这一招“治疗”网瘾青少年,实际上也是一种行为训练法。

他利用痛苦的电击迅速让孩子建立恐惧性的条件反射,迫使他们服从他和父母的管教,“症状全消”,家长们十分满意。

这种行为主义疗法取得的“效果”如此显著,华生再世可能都要自愧不如。也正因如此,杨永信曾被称为“全国戒网瘾专家”,受到大量家长追捧。

但无论是华生的孩子,还是经过杨永信电击后出现严重心身障碍的“网瘾少年”,这都说明他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只重视孩子外显行为的改变,忽视了孩子内心受到的重大冲击,极易导致精神心理问题。

02、

既然打孩子那么多弊端,那现在的孩子是否真的不能打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没那么绝对。如果用对了,行为主义有其价值和意义,“奖罚分明”“奖罚并行”就是一种非常常见、普遍的行为训练。

同样,如果对待“打”“体罚”等惩罚手段有比较理性、客观的认知,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理和身体的前提下,这可以成为教育方式的选择之一。比如,在权衡打不打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要点:

第一,体罚不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对于年幼的孩子应避免采取体罚的行为。

体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对不该犯的错存在敬畏之心,而不是为了给孩子造成心理痛苦,更不是父母的泄愤手段。

有的父母气上心头,恨不得把孩子打哭、骂哭,非要逼得孩子当场认错为止,这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教育,这更多是给孩子制造心理痛苦。

有的父母打孩子时不注意分寸,一巴掌把孩子打到牙齿出血、耳膜受损、鼻青脸肿,这种打已经等同于家暴,也要坚决抵制!

另外,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打,可孩子到小学高年级、初中时,就不能够再打了。这往往出于一种认知误区,以为幼小的孩子还不懂事,并不会因此形成长期记忆和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我们通过大量临床心理干预、尤其是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实践发现,婴幼儿时期的创伤记忆可储存于内隐记忆层面,并持续对个体的性格、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反过来,如果父母在孩子婴幼儿、儿童时期与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注重关爱和耐心引导,那么即使后续发生亲子冲突、出现肉体惩罚行为,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的风险也相对低。

第二,一定要提前与孩子约法三章,按照约定的方式进行惩罚。如果孩子接受了惩罚,可以及时肯定他们有规则意识。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以后,一上来就对孩子一顿打,孩子毫无心理准备,这是不可取的。

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父母应宽容对待,着重于理解和言语引导,寻找解决办法。并借此机会与孩子约定好,如果孩子下次没有特殊缘由而明知故犯,那将要受到某种具体的惩罚。

父母对惩罚的方式有一定思考后,可以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是选择被打手心、跑操场及俯卧撑等方式?还是减少零花钱、减少玩游戏的时间等方式?

从行为矫正的角度来说,前者属于正性惩罚,施加令孩子厌恶的刺激(身体感到痛、劳累);后者属于负性惩罚,撤走孩子所期待的东西(零花钱和玩游戏的时间)。

也就是说,哪种惩罚方式更有效,往往取决于孩子更讨厌什么、更在意什么。如果孩子觉得父母的打、体罚并不是很疼、很累,心里的抵触不大,那这种惩罚就大大丧失了作用。这时,父母提供负性惩罚的选项会更有实际意义。

那如果最后真的确定了用打或者体罚来作为惩罚方式,那么还要落实细节。比如具体打几下,怎么打,什么时候打,力道如何。

如果采取的是其它惩罚方式,对于惩罚的细节也一样要细化。这其实就是建立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过程。

既然双方有了君子约定,那么下次孩子如果真的犯错,父母就言出必行,不要心软,要建立底线意识。

有时老人家在旁劝阻,父母心软,选择退让;有的明明应该扣除零花钱作为惩罚,但另一家庭成员则偷偷给孩子塞钱,这样的惩罚也会大大失去实际意义。

而如果孩子遵守了约定,接受了惩罚,父母可以及时给孩子一个肯定,“你说到做到,遵守了规则,这是非常好的表现”,并且再次引导他们下次如何改正、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可如果孩子明明没有犯类似的错误,父母却因为其它没有约定好的犯错打了孩子。又或者明明规定只打5下,但父母气上头了,多打了好几下,那这就是父母不对了。这会严重破坏孩子的规则意识:爸妈都不讲规则,我为什么要讲?

如果有这种情况,建议父母事后向孩子真诚道歉,父母必须加强反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第三,体罚时不能同时言语侮辱,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而且不要采取带有侮辱意味的当众惩罚。

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语言暴力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并不亚于体罚,甚至很多时候远远超过了体罚的伤害。

现在的父母大多都很心疼孩子,他们自己当年被爸妈狠狠揍过,知道打在身上有多痛,所以他们其实不舍得让孩子再受皮肉之疼。但在孩子犯错时,他们又觉得必须给孩子狠狠的教训。那怎么办呢?很多家长会采取吓唬的形式。

比如抄起木棍、藤条、用报纸卷成的纸棍等,狠狠地打在孩子旁边的桌子、椅子上,表情凶恶,言语辱骂,比如“蠢”“白痴”“废物”“没出息”等。

我们在临床中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俊泓,从小到大他的母亲经常否定他,“你不行的”、“你就是这么笨”。

在母亲长期的否定下,他渐渐出现了幻听,总是听到心里有人说“你不行的”。明显,母亲长期的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是其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根源之一。

有的父母采取的方式更加极端。孩子做错事了,他们不打孩子,但是当着孩子的面狠狠地打自己,一边打一边给孩子下跪,大喊着“爸妈求你了”“求求你要听话”类似的话。

父母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冲击是很大的,他们很可能确实不敢再犯了,但会形成严重的愧疚、自责和自我否定,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这非常容易导致安全感缺失、自卑、自罪等抑郁症核心症状,有的孩子还会效仿父母,用打自己、自残来发泄负性情绪。所以,这类行为也要坚决反对。

同时,父母使用打或体罚的方式时,最好在家庭内部这个私密空间进行,不要当着亲戚、朋友和老师、同学的面。否则,孩子可能因此感到自卑、羞耻,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

03、

有的家长很不解:为什么眼看着别人家也打孩子,我也打孩子,但出问题的偏偏是我的孩子?

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些父母只知道别人打孩子,但不知道别人可能有明确的规则意识,甚至会利用更多的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营造温暖、温馨的家庭氛围。这也会降低孩子因被打而形成心理创伤的风险,也是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重要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虽然打和体罚不是完全不能用,但如果有其它更好的、更有智慧的引导方法,父母们完全可以不用靠打。

想达到这个效果,父母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基本心理活动规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但其行为背后都有着具体的原因和心理根源。父母不能仅停留在孩子的外显行为上,除了有一定的奖惩之外,还要从孩子的心理根源上进行分析、引导,解决根源性的问题。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孩子犯同样的错误,也比打和体罚更有智慧。

同时,父母一定加强自身修养,树立积极健康的三观,对孩子言传身教,起到榜样作用。很多父母之所以打孩子,本质上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如果父母自己不够优秀,光靠打的话,孩子的提升空间实在有限。

所以,“打不打孩子”其实也是一个外显行为的表象问题,关键要看如果“打”,这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心理影响,如何避免心身伤害;如果“不打”,那还有哪些更有智慧的方法,引领孩子有更积极的自我反省和成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ysl口红2019新品什么时候上市 2019ysl新品口红推荐色

ysl口红2019新品什么时候上市黑色夹心「情挑诱吻丰润蜜唇膏」全新6色1月1日正式上市。2019ysl新品口红推荐色兼具水润显色和丰盈护唇的2种效果。2019年全新12色,囊括最热门的番茄红、干燥玫瑰色系,更有一支难求的酱果色系。

七彩神仙鱼吃黑壳虾吗,还可以吃什么

黑壳虾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虾青素,是它们喜欢吃是食物之一。不过在投喂之前,需要将黑壳虾的外壳去掉,并对黑壳虾进行杀菌消毒。在平时饲养中,可以将这些食物混合起来投喂它们。

7只工蜂能养活蜂王吗

7只工蜂不能养活蜂王,要使蜂王存活下来至少需要十几只到二十几只的工蜂陪嫁。如果要是使蜂王长期生存可以繁殖的话则需要一百多只的工蜂。放这些工蜂的目的主要是在蜂王运输的途中防止蜂王的死亡,在途中同时还需要工人高超的技术以及不得存在的失误。

可以用中药治吗

是目前脱发类型中为常见的,其主要表现症状为头皮出油多,同时还会伴随头疼、头痒的症状。面对,有发友问到可以用中药治吗?碧莲盛植发专家表示,中药成分多是起到养血的作用,而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并不单一,中药起来效果比较缓慢,并且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患了牙周病养生有说法 好习惯帮你远离牙周炎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因牙龈发生炎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咀嚼功能下降所致,最终导致牙齿脱落。临床常在晚期时出现牙龈出血、溢脓、牙齿松动等症。事实上,90%的牙周病是可以预防并治疗的,只要能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

新冠疫苗打完后注意事项,新冠疫苗接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关于新冠疫苗打完后注意事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