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年薪百万,但是还是想考研?​

总有一些人会和梦想死磕到底,不被梦想打败,成就自己。

——佚名

根据教育局数据,

202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有377万人报名,

比去年多了10.6%,

5年内考研人数翻倍。

除了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22-24岁的年轻人,

还有一大批年龄超过30岁的考研者。

今天从一个博主的微博看到一些30+40+的考研故事。

不少人选择在职备考,

在迈向中年的路上,抓紧时机提升自己;

也有人35岁年薪百万,却决定辞职考研,

积累一定物质基础后,想在学习中滋养精神;

有33岁大龄单身女性,

边考研边被父母催婚;

不少近40岁管理岗在职的人考MBA,

试图为职场发展拓展人脉;

最硬核的莫过于职场妈妈考研,

“工作-带娃-备考”三点一线,

几近007奋斗模式。

结合调查者的问卷数据和考研者的深入采访,发现这个群体的一些特征:

• 年龄多处于30到40岁;

• 男女比例几乎是1:1;

• 已婚和单身各占一半,已婚者多数已有孩子;

• 在企业当中处于金字塔中端往上人群;

• 人群的年收入跨度在20-100万。

而至于30多岁的人考研的理由,十分多元化。

很多人认为是目前学历含金量不足,导致长期无法升职;还有一部分人想打开自己的社交圈,包括挖掘项目的创业人士、寻找同伴的企业老板、远离职场多年的全职妈妈;少数人提到了考公务员需要高学历、孩子读书看父母学历等小众原因。

2020以来疫情的影响,使这个群体又更“壮大”了。根据《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全国今年比上一年整整多出了36万的考研者,其中不乏疫情影响下升职受阻、甚至失业的大龄考研者。

年近30岁的考研真实故事

故事一:

2020年中,在某广告公司任HR总监的陈挺,用3个月的时间裁掉了办公室近80%的员工。老员工会来找他“求饶”,后来他一度听到敲门声就恐惧。

亲历一波裁员潮后,“为了摆脱那种窒息感,也是想督促自己要进步。”他跟公司协商签了一份协议,37岁的他决定脱产考研。

故事二:

作为某国际酒店集团的财务总监,35岁的Vivi年薪百万,她却认为自己“离CEO或者项目主管就差一个顶级商学院的学位”,毅然决定考研。

一部分人想要在学校里寻找新的机遇。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本来在国企上班,年薪30万,孩子出生后他却突然生出了“育儿焦虑”。“不如去读个MBA,认识一些新朋友,未来可以一起创业做幼儿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将来。”

故事三:

在华为做行政、33岁的郭小姐说,从去年开始,有同事突然就考上了复旦,家里人开始备考南大,大有人人都是研究生的趋势,她联想:学历是否和升职挂钩?

对于在山东长大、从小被教育“学习和吃饭一样重要”的郭德冈来说,考试是强项。

几个月后,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附言“上班、带娃的间隙抽空复习,竟然比去年国家线高近70分”的研究生初试成绩单照片,她也觉得自己有点凡尔赛,“但这个成绩确实缓解了焦虑”。

丈夫对她考研尤为支持,主动承担起带娃重任,“高学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整个家庭未来的保障”。两个人决定等她考上以后交换生活状态——丈夫再去考研,她负责学习、带娃、分享经验。

故事三:

33岁的补习班老师Lisa认为部分企业对研究生学历有硬指标,比如说公立院校招聘,比如说公务员考试。

她在补习班教英语,断断续续已有10年。她的工作包含帮老板筛选面试者的简历,“我招人时一般会先把研究生学历的人挑出来进行复试,再去看本科学历的人工作经验如何。”

而Lisa自己的职业理想是进入公立学校或者知名教育机构。如今她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自己的“教育类硕士”考试,“明白用人单位对学历的心态后,我就照着这个方向努力。”

故事四:

34岁的苗某之前在人民日报当了10年记者。辞职读研,是因为记者日复一日的工作能看到尽头,能力没有提升,在体系下性格越发圆滑,“其实现在80%的工作未来都会被AI淘汰”。

目前他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AR、VR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运用。

他认为自己本身已经积攒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正好趁着疫情这段全球经济紧张的时期,去学一些新兴专业,待经济复苏后,再申请自己理想的工作。

年近30岁,应该怎么备考研究生

30岁+考研人,尽管出发点不尽相同,无论如何,都是一群特别拼的人

自习室、居家、培训机构:

苦读还是花钱?

无论是脱产还是在职,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

记忆衰退、被催婚、家庭问题、孩子教育问题、父母亲养老问题……

大龄学习的困境一点不少

尽管大龄考研人的目标更明确、心智更成熟,但“逆龄而行”的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还是一点不少。

传统的考研有两个阶段:全国统考和面试。大多数大龄考研者比较头疼的是英语、数学、政治,主要都和这个年龄段人“明显下降的记忆力”相关。

但是毕竟考研的路走的人多了,大家也就有了一些方向和快速备考的方法。比如下方学员故事,点开看看。你能不能也可以走上这条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论考上与否,都是人生常态

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40岁,学霸永远是学霸,努力备考和裸考结果不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是研究生。

35岁的vivi考上研究生乃至读研的经历堪称强悍。怀孕3个月考上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中欧商学院的MBA项目。怀孕7个月开始上课,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临盆,在隔壁的学校医院生娃。孩子出生不久就交给了学校的Nursing Room照顾,然后跟教授商量,把延期1个月的期末测试给考了。

同是学霸的郭小姐,计划未来做综合管理的岗位。前年考了财务相关的中级经济师,去年考了人力相关的人力资源师,算了算还缺一个工商管理类的硕士,今年就考上了西北大学MBA项目笔试加面试的第一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考上了,当然满心欢喜,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

但就算考不上落榜了,对绝大多数大龄考研人来说,也不再是天大的事情。

“都是有工作保底的人,今年考不上就明年继续努力上岸。”

“尽管过程苦,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吃苦的机会。”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再体验一次这种沉浸的学习的心境,就已十分受益。”

无论如何,30+考研人,不再为考试的结果痛哭流涕,而是要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并付出努力!

出于发展需要,我们会不定期和其他公众号互推。推送文案由对方公众号提供,并非收费广告~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关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