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找工作季节,相传,某高校2020届思政专业一位白姓同学报考了海南省某中学教师岗。在报考之前,她特意表明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并询问该校是否会根据教育部改革的规定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招考范围,该校的回复是根据报考人数及学校讨论的结果而定,回答的模棱两可。
白同学提交的报名表和相关证明资料通过了该学校网上初审和现场复审,并拿到准考证参加了笔试。2019年12月21日,白同学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面试环节,第二天,该校又在官网公示白同学取得面试第一名并进入体检环节。
可随后却发生了讽刺性的变化,该校在官网发布公告表示,白同学系“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学校本次公开招聘的2020届全日制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条件,故决定取消其应聘资格,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事实上,我国教育部2016年底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规定,自2017年开始招录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需要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报名考试,严进严出,采用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一样的培养标准,是正儿八经的“统招”学生。并且国家已经赋予“非全”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法律地位。再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制一般比全日制时间更长,培养的学生具有实践经验往往更加接地气,本应受到社会青睐,却受到了严重的社会歧视,这本身就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然而这种歧视还在继续,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对此,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 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经调查,当地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由于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门今年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的情况。当前,杭锦旗招聘考试报名工作已结束,鉴于考试工作组织程序的严密性,已不能够重新组织报名,对给网友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可是,道歉管什么用,人家不还是被拒之门外了吗?
这种现象绝非个例,从网友分享了的经历来看,有的通过了某省考面试,但是在政审阶段因为部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保持慎重的态度而拒绝;还有的已经签约某电信公司,在入职后背调的时候因为非全日制而遭拒绝。
这是9月4日山东某市刚发的人才补贴政策
这些是明着歧视的事件,被潜规则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又何止千千万!据报道,还有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落户制度、人才补贴、创业就业等政策都充满了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希望整个社会重视起来,不要用自己的无知和偏见伤害到国家不易培养的高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