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科书主编回应:高考让15%的人做不完题,网友们反映强烈

随着前不久,有关学生群体的电视剧的播出,让大家原本就敏感的神经在此绷紧起来。话说,这些年有关学生教育的问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每每谈起都会引起一大批网友们的讨论。

究其原因还是家长们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导致的,而家长层面的要求过高又是由于社会的内卷化造成的,换句话说,也是时代导致了目前的现状!

如今,距离高考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有关高考的话题也是此起彼伏,而其中备受关注的如“语文教材越改越难,学生求放过”;“高考语文题型出现调整,或淘汰15%学生"等话题频频出现。

其实根据京誉君的了解,有关“语文教材改革变难”的话题,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统编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就在逐步迭代。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关于改革的话题传出,由于高考相关话题的敏感度较强,所以每一次都能引发网友们不小的争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近,京誉君看到,争议比较大的话题“高考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题”的主角,温教授最近也进行了回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由于篇幅问题,京誉君就不完全展示了,总结起来就是:

1.总的来说,古诗文是适度增加了,但并非大幅度增加;

2.未参与高中课标修订,高中课本必背古诗文仅20篇

3.说“语文越改越难”没根据,家长应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4.家长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误导,教育孩子要回归常识。

5.平时考试应让学生基本都能做完题,高考有部分人做不完很正常。

6.高考语文的部分版块命题,可考虑设计得更灵活。

7.高考作文阅卷评分“趋中率”太高问题,仍待改变。

温教授还提及: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与以往相比,在难度上的确要难一些。在灵活性方面阅读量增加了,死记硬背的少了。

现在抱怨教材越来越难的主要是家长,特别是小学生家长,我想提醒家长的是,小学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孩子的潜力无穷,只要他们有兴趣,就不会拖延,也就不会觉得学习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关于网络提及的关于高考语文试卷15%考生做不完的情况,温老师表示:他并不是高考语文试卷命题人,不参与高考命题。

我只是讲了一个事实,就是根据调查,每年总有大概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有15%的人做不完很正常。

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语文内容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味地只要求背诵并不能满足学生生活的日常要求,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无益。

改版后的教材虽然考查更加灵活,但涉及学生方方面面,这其中的观察和表达都是思维训练,它们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温教授额说法也有些道理,如今的社会教育内卷过于严重,学生们的学习都是存在压力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反思,教育是否真的回归了本位?

眼前的“鸡娃”教育、“分数论”铺天盖地,但这就是教育的常态吗?回首百余年前,那个时候的教育又是怎么样的?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他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

所谓启蒙,就是把一个人从蒙昧的状态,带入一个理性的状态、理智的状态,使他成为一个社会人,培育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不是通过单一的知识灌输使人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变得消沉,变得缺乏人性。这些都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特征。

家长们、老师们关注分数、考试、排名,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人际关系上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人生、社会的思考,等等,在中高考的加持下,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样的教育完全没有把人格养成放到核心位置,大多数都成为了“考试机器”、“科技怪人”或“经济动物”,或者,用钱理群的话说,培养除了一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因此,有人说教育还是要以人为本,要关注教育的初心,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真正需要培养的是那些能够使你终身受益的品质和素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完全不必为了考试和分数、为追求第一而过分透支学生的体力、精力、兴趣爱好。

不应该把关注点过度地放在考试和分数竞争上,除了学习还要需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人格养成以及审美、艺术、历史修养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社会服务的公益心,学会生活的能力等等。让教育真正成为社会文明和道德的灯塔,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

大家如何看待当今的教育呢?在大家的印象中教育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欢迎大家文章下方留言讨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