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重点中学到复旦大学综评录取,他在逆袭路上抓准了6个关键点!

三年前中考580分

一年前立下高考目标580分

2020年高考真的考出580分

连他自己都忍不住感叹

真的太巧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一个数字,背后却有截然不同的心情:三年前中考580分,让他与区内唯一的市重点中学失之交臂;一年前定下580分的目标,他心里并不是那么有底气;今年高考580分,让他自信走进复旦,实现了三年前想也不敢想的梦。

从中考全区500名外到高考全区30名内,从远郊区重点中学到复旦大学综合评价录取,从一个内向腼腆的男孩到上海市三好学生……高中三年,他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抓住了哪些关键点?

打开奉贤区曙光中学2020届毕业生乔安祺逆袭历程的“黑箱”,破译他重启、蝶变、超越的密码,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No.1

快速复原

2017年中考,乔安祺数理化三门一共只扣了2分,但在语文和英语上栽了大跟头,结果以1.5分之差与区内唯一的市重点奉贤中学失之交臂。“现在回想起来,初三一模可能是爆发性的好,给了我一种稳进奉贤中学的错觉,而真实水平可能只是临界。”他事后分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分数出来,一开始肯定很低落,觉得蛮遗憾的,但我也很快接受了,差不多暑假结束情绪就调整完了,就想着在新学校好好学。”也许是性格使然,被问及为何能够迅速“走出来”时,他觉得这是件挺自然的事,没什么特别的经验可分享。那个暑假,他还预习了数学和物理,“想着提前学起来,打一个铺垫。”

解码时间

常言道,中考是一道分水岭。没错,考分决定了你去什么高中,这是你无法选择的;然而,以怎样的状态面对中考结果、开启高中生活,却是你可以选择的。乔安祺在经历短暂的低潮后迅速“重启”,这种“复原力”(或称“逆商”)让他很早地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相反,也有的同学或是长期陷入中考失利的苦涩,从此一蹶不振;或是不甘接受结果,自认为“我本来可以如何如何”,带着莫名的优越感“吃老本”;抑或超常发挥,却没有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只盼幸运女神再一次眷顾,其结局均可想而知。

No.2

“开窍”方法

高中三年,乔安祺十分感谢班主任万涛老师。这位老师不仅“拯救”了他最薄弱的语文,更重要的是,让他对“学习方法”这件事豁然开悟。

“班会课还能这样上!”这是乔安祺对万老师的第一印象。三年“很有料”的班会课,他记了整整两本笔记,现在摊开来重温,他依然觉得很有意思。

第一节班会课的主题叫“优胜劣汰,自然法则”,万老师的金句有:“高考是为了让学生早点受委屈,这样到社会可能反而会好受一点。”“如果你还是像初中那样被逼着学习,那么上限就是去普通的本科高校。”“有价值的课堂气氛是思维碰撞、不断启发,而不是插科打诨、异想天开。”

“我以前对‘学习方法’这件事是几乎没有意识的,不知道它的作用可以这么大!”乔安祺说,是万老师告诉大家,不要做看似用功的“假努力”,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于是,从听课、记笔记到做总结,他开始努力找方法,连刷知乎时也会有意识地关注学习方法类的文章。

解码时间

对方法的“开窍”,是乔安祺学习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告别了无意识的“原始状态”,从被动学习、个体学习、表层学习逐渐转变为能动学习、协同学习、深度学习,迈向了有效、高效的新境界。

你可以说,乔安祺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位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优秀班主任,让他在高一伊始就听见了如此重要的“开示”。但我们更要说,乔安祺首先是努力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专注聆听班会课,而记了整整两本笔记的也唯有他一人。

No.3

当“小老师”

乔安祺的一大绝招,是当“小老师”给同学讲课。这个方法,源于化学老师程建华布置的任务:每周一午自习,选修化学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由成绩较好的同学为基础薄弱的同学答疑。

“给同学答疑不该是老师的工作吗?为什么要我们来做?”起初,乔安祺和不少同学一样不太理解,还觉得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但是,老师告诉他,“这对你们有帮助。”他自己也上网查询,了解到“教人学习”可以提高知识的留存率,于是便认真对待起这个任务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老师”当久了,乔安祺渐渐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化学里最难的是实验推断题。大家往往是凭着经验或直觉答题,思维是跳跃式的。有时候虽然做对了,但你讲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思维路径是什么。”他深有感触地说,因为要给同学答疑,逼着自己“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了对实验的本质性理解,“这是刷题达不到的效果!”

“小老师”当上了瘾,他的“教师生涯”也从化学扩至其他科目。比如今年4月的一天,他给自己的任务是:“结合网课知识简图,讲解一节哲学课”。不过,这节课唯一的听众只有他自己,“身边选政治的同学太少了。”

解码时间

“当小老师”这件事并不新鲜,但有意思的是,它几乎是学霸们的共同爱好。以往,我们多从道德品质层面解读:这个学生不仅自己学习好,还助人为乐。其实,它也有深厚的学习科学理论基础。

用大白话解释,如果你没有真正理解,那么讲不出来、讲不下去、讲不清楚、讲不透彻;而如果你真的懂了,讲解一遍就等于再巩固一次,甚至会产生新的认知与启发。从“你以为你懂了”到“你真的懂了”,也许就是当一回“小老师”的距离。

No.4

高度专注

乔安祺说自己的学习节奏“有点慢”,有时候同学都快做完作业了,他才刚刚动笔。那么,时间都去哪儿了?

原来,有些手脚快的同学,其实课间刷题、午休刷题,甚至上课都在刷题。可乔安祺不同,“每节课我都会特别认真地去听,无论讲的是我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高三试卷讲评课特别多,他会把每一个关键点圈出来,对于自己一下子没有搞懂的地方,就用荧光笔高亮标注,课后再与老师探讨,“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我的思考是不对的。”

每节课都专注地听讲,笔杆子不停地动,所以他的课本、试卷上总是记得密密麻麻的。有空时,他再把其中的关键内容整理到笔记本上,成为“私人定制”的学习指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课要专注,做作业同样要专注。“有时候看似学习了两个小时,但当中刷刷手机、发发呆,真正有效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十分钟。”为此,他特意总结出十几项容易分心的事,比如刷QQ空间、听音乐、吃零食等。每次做完作业,他就在列表上打勾,“打勾这个动作会让我很有‘罪恶感’,下次就会有意识地去避免。”

解码时间

从入学之初的年级前20名,到年级前10名,再到高一下学期起基本稳居年级第一,稳定的成绩曲线背后,站着一个沉稳安静、踏实专注的学习者。

学习节奏上,乔安祺快慢切换自如,核心是“效率”二字。上课时全神贯注听,写作业时集中精力做,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有意识、有策略地提高自己的专注度,最大化每一分钟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高效率,高二下学期,他在10天内接连取得上海市中学生时政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和生物等级考A+的优异成绩。

No.5

“泡”办公室

乔安祺的“慢节奏”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个小时的午自修,他并不急着做作业,而是去教师办公室串门。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泡”办公室,“语数外生化政六门课的办公室,我都会去。”

在他眼里,老师不只是老师,也是他的学习伙伴。不仅自己不会的题目盯着问,有时候发现一道题目的新解法,或是发现了某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抑或突然对某学科有了什么新感悟,他都会第一时间与老师分享。办公室“泡”久了,连不教他的老师们也都认识了这位“常客”。

解码时间

什么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乔安祺和曙光中学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范本。在乔安祺眼里,老师与学生不是“上”与“下”的对立关系,而是亦师亦友的融洽状态。所以,他把教师办公室当成了“第二个教室”,别的同学怕被喊去办公室,他却乐于主动“泡”办公室。

天助自助者,师助努力者。可以想见,对于这样好学上进的学生,老师也一定会倾注特别的关心。

No.6

不断攀登

今年高考,乔安祺语文115分、数学125分、英语130分,化学和政治等级考拿下两个A+,加上高二生物等级考A+,以580分的成绩在综合评价批次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录取。

从区重点中学考入复旦大学,而且是通过综合评价批次录取,不仅创造了曙光中学的新纪元,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都屈指可数。

巧合的是,580分正是他高三之初定下的目标。除了语文、英语各多考的5分补上了数学少考的10分,他的预测竟与实际考分完全一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实话吧,哪怕是高考前的几个礼拜,我都觉得浙大是我的极限了,感觉复交本部就是遥不可及。”但与此同时,心底还有另一个声音告诉他,“复旦(本部)是属于我的地方,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准备复旦综评面试时,他自拟了几十道可能的问题,其中有一题是关于自己的缺点。他写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会内心产生嫉妒,但所幸只会闷在心里,并外化为努力的行动。”

也许,正是这个“缺点”,驱策他三年驰而不息地向上攀登,“沐曙光,循大道”,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解码时间

采访中,“遥不可及”这四个字,乔安祺连说了两遍。他有这样的想法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即使在不少市重点中学,每年考入复交两校的人数也是以个位数计的。所以他坦言,自己高一时对考复交是“想也不敢想”。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扎营者”,而是一个永不满足的“攀登者”。他没有因“区重点学生”的身份限制对未来的想象,不断朝着更高一点的目标坚定前行,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最终让“遥不可及”变成了“近在眼前”。所谓成长,就是不断跨出“舒适区”、不断超越自我。

8月31日,经过答辩,他成为今年奉贤区30名“世贤学子”荣誉称号获得者之一。从区委书记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荣誉证书,为他的高中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习是非常复杂的活动,任何人都不能够准确地向别人说明应当怎样去学习。”然而,学习终究是一门科学而非“玄学”,它有可把握的规律、可依循的模式、可借鉴的方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乔安祺的非凡逆袭路上,从对学习方法毫无意识到高度重视学习方法,从被要求给同学答疑到自己给自己讲课,这些巨大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他长期坚持并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习惯

凝神听讲、重视笔记、专注作业,看似老生常谈、无甚高论,却恰恰是许多同学一直想做而从来没有真正做到、更没有坚持到底的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把看似简单的小事做到极致,就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您还读出了哪些启示,欢迎留言分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照片由受访者提供,转载请联系授权。经授权转载,须署名并标注出自“上海升学”微信公众号(ID: shanghaishengxue)。

责任编辑:陈莹 执行编辑:张骞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