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教育机构爆雷!家长数十万学费打了水漂?

10月19日,老牌语数外课外辅导机构优胜教育“爆雷”,70余家北京门店集体关张,各个门店老师发送给家长群里的通知在网络上流传,大致内容就是老师被拖欠工资长达半年之久,也决定维权,家长可以去总部协商退费。于是,这一天,上千名家长赶到优胜教育位于光华路SOHO的总部,讨要说法。

此次崩盘体量之大,惊掉了观者的下巴。在家长们维权名单的梳理下,每名家长至少在该教育机构预付费7、8万元,更多者甚至投入数十万进去。有一名家长说,家里两个孩子在这里上学,预付费越多,谈到每节课的课时费越便宜,从去年至今,以及陆续进去小40万了。

培训焦虑 家长不断被收割

“我们的钱都去哪了!你就告诉我什么时候退钱!”晚间,优胜教育背后的投资大佬陈昊终于打开视频电话,被家长质询。在电话里,等了几个小时的家长代表,难以控制的歇斯底里起来,而另一头,陈昊眉头紧皱,反复强调不会跑路。

陈昊的大致意思是说,机构在整个疫情下苦撑近一年,加盟店投资人不断甩锅,留给总部烂摊子越来越大,资金缺口波及到直营店,融资又不给力,总部高层砸锅卖铁给员工发工资了,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堵不住一个个窟窿,于是,崩了。“请家长再给我点时间,我会和校长谈判,让孩子们有学上。”

整体的回应基调可以说是很明确了:老板不会卷钱跑路,但钱是没有,上课可以协调。

显然家长不能买账,一个规模稍大的门店至少收了有上千万的“预付费”,这也养不起企业?疫情之前盲目扩张的锅,又砸给家长了?真拿家长当韭菜割了?

此次坍塌的仅仅是老牌教育机构构筑的金融帝国吗?怕是也坍塌了家长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的信任了吧:别跟我谈教育情怀,都是商人,讲讲从商的良知吧。

在过去的几年间,“预付费”的概念渗透在各个行业,理发、洗车、美容,培训机构的“预付费”更让消费者进退两难。怎么办?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穷什么不能穷教育”,这焦虑就制造出来了。从教室出来的孩子得去培训班再充充电吧。正抓住了家长这种心理,培训机构越开越多,预付费也水涨船高。

培训机构预付费大原则就是多买课多便宜,随便拎出一家培训机构的付费表,一节原价三百多的课,打包买50节就一节200多,打包买100节就变成一节100元。那这一百节就是一万。家长买哪个?学肯定得学,那多买吧。

但是这一万两万的钱砸进去了,钱怎么花就全是机构运营人说了算了。

机构爆雷 爆出企业经营问题

去年,朝阳区一家早教培训机构爆雷,揭开了经营人的“猫腻”。两口子名下两三家公司,其实都是用来收费的壳,家长预付费通过门店小老师以刷卡、转账给这对夫妻名下公司,公司账目和他俩生活费混同,两口子又买房又买车,一来二去家长的钱就得瑟没了。资金链断了,两口子就把培训机构出兑给了另外的老板。新老板不管旧韭菜,交钱没学上的家长只能把前后两个老板都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合同,退还学费。案子折腾了小一年,官司是赢了,执行就遥遥无期了。

无独有偶,培训“预付费”引发的纠纷早在疫情前就不少,2016年5月17日,全国连锁教育培训机构聚智堂董事长携款潜逃的消息曝出,随后席卷整个网络,全国各地聚智堂培训陆续关门,引发舆论哗然。

企业一出经营问题,家长交进去的钱很难吐出来,官司就打进法院。为此,教育部也三令五申,线下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 3 个月的费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培训班的预付费模式也在不断翻新。

比如“课时包”就打了擦边球,主科培训的家长最怕换老师,课时买的多,老师就稳定,此次优胜教育“爆的雷”就是,家长咬咬牙买了7、8万的课时包,原本计划踏踏实实上个几年班,没想到一夜之间失了学。

更有甚者,有的培训机构约家长投资,孩子不仅可以免费上学,还有分红可拿。面上是教育培训机构融资上市敲钟的好消息,而背地里,非法集资的风险已经悄然上演。培训机构的玩法可以说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说白了还是那句话,打着为了教育的牌坊,还是在干着商海里翻云覆雨那点事儿,不如在商言商,挣钱挣得专业一点。

换言之,家长也应该看清培训机构的本质,看看培训机构的资质,毕竟不是学校,不是银行,是公司,是企业,“校长”是老板。消费需谨慎。大把的钱已经付出去了,那话语权、使用权就不在自己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