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保卫院士

一位院士能为高校带来什么?‍

 撰文 | 郑思芳

  编辑 | 龚    正

2022年12月以来,至少有29位两院院士相继辞世。除了知名药学家蒋华良终年57岁,这段时间离世的的两院院士年龄均在86-102岁之间。

两院院士代表着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对许多重点高校来说,他们是学校的珍宝,影响着学校的科研能力、学科实力、全国排名以及资源分配等。但在院士的光环背后,他们也是一位位普通的老人。在这个冬天,许多高校行动起来,守护院士一起度过挑战。

#01

一波又一波风暴中,院士受到关注

12月18日,网络大V司马南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在与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的一次通话中,了解到其和老伴、理论物理学家庆成瑞感染新冠、症状较重,但相关单位却疏于照顾。该文发出后迅速引发大量关注。

19日,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表示,上述传言子虚乌有,中科院、以及相关所领导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关注何老夫妇身体状况,并通过送药及N95口罩等实际行动,表达对两位老人的关切。

当日,司马南再度发文指,相关部门及领导了解情况后,已第一时间派人致电了解情况,并上门帮助解决何老夫妇具体就医问题。

同时他也贴出与何老夫人的对话截图。截图中,何老夫人批评司马南“有点鲁莽”,发文前没有与两位老人商量。

这一事件目前已经暂告一段落,但院士的健康动向已成为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大众从公开新闻中了解到,从去年12月起,已有不少德高望重的院士,接二连三离世。虽难以从讣告中判断是否与时下的感染潮相关,但由于不少院士年事较高,难阻大众关切。

据两院官网,目前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全体院士名单各为832人、931人,共计1763人。截至今年1月5日,各已故667人和295人,仅是去年12月至今,至少有29位院士离世,相当于2021年整年的离世院士人数。

▲ 图|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这些离世的院士中,年纪最轻的是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蒋华良,12月23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他曾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领导团队进行研究,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存在抑制新冠病毒的活性成分。

据第一财经引述“多方知情人士”称,蒋华良的病因与新冠无关,相关医院结论为“心脏骤停”。

#02

高校:和变化的形势赛跑

受冬季气候因素影响,以及面对一波接一波感染高峰的到来,患有慢性基础病且体质相对较弱的老年人群体,正在经受着考验。

在荣耀的背后,院士们也是一位位普通的老人,也在和大众一起经受着这次的冲击波。

严峻形势下,12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在线召开了离退休教职工疫情防控专项工作会议,成立离退休教职工疫情防控专项工作协调小组、疫情防控救治综合组、老同志意见征询组。

此后清华大学官微发布题为《把守护好老同志的生命健康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的文章。

其中提到包括为80岁以上老同志发放抗疫药品物资包、加快推进老同志疫苗接种工作、强化老同志到校医院就诊取药的服务保障、畅通新冠感染者救治渠道等多项举措。

据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消息,12月14日,北京大学召开了全校离退休工作系统线上工作会议,会议围绕老同志取药就医保障、签约家庭医生工作开展、老年人疫苗接种、老同志入校政策调整等问题展开。

在保障就医需求方面,其中提到,校医院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老同志入院渠道畅通。

除了北大清华,其他高校离退休老教授、老同志离世的消息也不断传出,高校在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赛跑。

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消息,在“新十条”出来之前,负责药物采购的校医院提早谋划,但筹备过程仍“一波多折”。尤其在采购解热镇痛类药物方面,遇到购买渠道难找、采购药物差点被截胡等困难。

直到12月16日,装有抗原检测试剂、抗病毒药品、解热镇痛药品、医用外科口罩、次氯酸消毒液的防疫健康包,才得以被陆续送到65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的手上。

同天,中国石油大学在《关于做好2023年新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职工(老干部)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鉴于目前国家疫情防控的政策和形势,离退休老同志是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关注的群体”。

12月30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消息,指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已印发《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方案》要求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但对校内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

《方案》还要求,学校要按照人口总数的 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总数较多的学校可酌情增加。防疫物资要保有1周以上的储备量。

#03

一位院士对高校意味着啥

“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代表着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院士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国家科学体制化的标志性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科技水平,关系着国家科技发展的走向,与国家发展的核心利益密切相关。

能够获得两院院士殊荣的,都是我国各条科研战线的领军人物。水稻专家袁隆平就是具有重大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而导弹之王钱学森、物理学家钱三强、数学奠基人钱伟长等皆为中科院院士。

院士之于高校如若珍宝,理应加倍守护。他们也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方方面面, 于现实层面更是备受重视。

据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者称,院士对于高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院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能获得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而项目关联着经费的投入,这对科研体系的建设、科研设备的完善、科研人才的引入和发展都是决定性的。

第二,院士关系着论文,而论文在高校名次、相关职称、学术称号的评选、以及教育部学科评估中都占有相当程度的权重。

第三,院士在诸多领域拥有话语权和优先权,能形成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上的良性循环。

在业内有一种说法是,院士是高校院系的航空母舰。一个院士撑起一个系,或一位院士就可以把所在专业排进全国前5名的案例不在少数;如果有两位院士,基本上能把所在专业排到全国前3名;如果一个学院有三位或三位以上院士,该学院学系能进入全国顶流。

据各高校官网,目前清华大学拥有全职两院院士达92人,是全职两院院士最多的大学。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全职两院院士50人。之后依次是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大、浙江大学。

院士无疑也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时下,全国高校在与院士连动方面,正呈现许多新趋势。

首先是院士校长越来越多,直接领导一所高校的发展。高校聘任院士当校长,主要目的是希望院士校长能够推动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上起到引领作用,提升高校科技实力,吸引更多高水平、创新型的领军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就有10余位院士出任高校校长。

2022年6月,北京大学发布消息称,中科院院士龚旗煌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2月,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各发布消息称,中科院院士杜江峰、中科院院士张平文分别出任两所高校的校长。

此外,还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也有相关宣布。

在院士出任高校校长的相关活动仪式上,许多省市一把手都有出席,凸显重视程度。比如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校长聘任仪式上,当地主要负责领导同志都有到场,为新任校长颁发相关证书。

其次,一些高校还实现了书记校长“双院士”顶配。

2022年9月,中科院院士谭铁牛出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他与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均都曾于2013年当上中科院信息科学部院士。

2022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腾升任北京理工大学新校长,而该校党委书记张军也是工程院院士,至此北京理工大学成为继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之后,第三所书记和校长均为院士搭档的高校。

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郑州大学等也实现了书记校长双院士配置。

再次,很多地方还积极与中科院或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共办高校或院士工作站,瞄准的重点之一就是中科院丰沛的院士资源、科研实力,地方希望院士能助推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

据公开信息,目前中科院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高校,就有2013年成立的上海科技大学、还在建设中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

此外还有一些高校通过积极建设院士工作站,来促进高校相关学科的发展。

2022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就举行了“院士工作站”揭牌暨中科院院士史生才聘任仪式。这是该校首个院士工作站,而史生才院士是国家天文领域的专家。

本来作为师范类院校,受制于学科设置,一般很难引入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上海师范大学在天文学科上具备一定积累和优势。在聘任仪式上,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史生才院士设立工作站,将推动学校本身天文学科的发展,推动长三角协作和上海科创建设,对我国整个亚毫米天文和探测领域的全面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之外,院士还衍生出了独特的院士经济。

由于院士一般多是科学领域的专家,由院士所创办、或由院士提供技术和科研力量支持的企业对不少高校而言,是一种经济资源,其中还诞生了不少上市公司。本质是将院士才华变成财富的过程,这也吸引了高校、央企乃至地方政府的关注。

比如,以种业为主营业务方向的隆平高科,背后就有袁隆平院士的贡献;以岭药业,就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吴以岭创建;致力于开发创新型分子靶向肿瘤免疫药物的百济神州,就是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和首席执行官欧雷强联合创办。

院士也活跃在央企领域。据国资委公布的信息,2021年底中央企业拥有两院院士241名,不管是促进产学研、还是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与互通,院士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面牵线搭台引进院士。目前,各地与“院士经济”相关的政策包括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引进及院士培养等三方面。在院士的技术引领下,各地都希望形成相关先进产业的集聚效应,抢占地方产业发展制高点。

这种背景下,不难理解高校在这个冬天对院士高度关切的逻辑。

据中国科学院2018年发布的数据,院士平均年龄为73岁,80岁以上的院士占全体院士的42%,显示出高龄化特征。

在殊荣背后,院士们也是一位位普通的老人,需要来自所在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关心,一同度过这个充满各种挑战的冬季,共迎春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吕雉心狠手辣,为什么去世后还能与汉高祖合葬在一起?

然而,在她死后,却能够与汉高祖刘邦合葬,陵寝的规模堪比帝陵,而且史书在提到她的时候会称“吕后”,对薄太后却称“薄姬”,这其中的差别不言而喻。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后,册立吕雉为皇后。吕后打击刘姓诸侯王,对于巩固西汉皇权意义重大。公元前180年也就是史学家称的高后八年,吕雉驾崩,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吃辣条肚子疼怎么办 吃辣条的危害有哪些

吃辣条肚子疼应及时喝白开水,吃辣条肚子疼是因为胃粘膜受到刺激,喝白开水可以有助于排除辛辣物质,缓解疼痛。喝热牛奶也可以中和辣条中的辛辣成分,舒缓肠胃消化以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肠胃不好的人吃辣条很容易引起腹泻甚至呕吐,辣条的主要成分是辣椒和小麦粉以及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备孕一定要吃叶酸吗:是的(补充个人身体所需营养)

备孕的时候最好还是吃叶酸比较好,因为叶酸其实是一种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还容易吸收,因此在备孕期间补充一些叶酸对于个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在怀孕初期的时候母亲也可以补充一些叶酸,这样可以为婴儿提供一些营养,因此母体和子体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而且据说在备孕期间补充叶酸可以预防孩子得神经系统的疾病。

孕妇能吃板栗吗

板栗美味又营养,是冬天很常见的一种美食,对于孕妇来说,而生吃栗子和熟吃栗子都对自己和胎儿有营养价值。但孕妇在食用板栗时也要注意,不可食用过多,每天10个左右即可。板栗吃过多则易引起肠胃滞涨。

患肠炎吃什么好啊

患有肠炎的患者朋友们首先是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另外肠炎是比较慢性的疾病所以一定不要着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的治疗,另外患有肠炎的朋友们在饮食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吃什么食物对肠道的保护会更加的好,其次是患有肠炎的朋友们最好是选择中医治疗,另外还可以适当的做些按摩。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戎课题组合作研究在“碳中和”领域取得进展

传统的BECCS技术在进行碳减排评估时,主要考虑生物质潜力,缺乏考虑生物质源、火电厂、碳储存的空间匹配问题。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戎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邢晓帆为第一作者。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