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和作业的内容不同,大脑对它们的适应也不同。

手机内容,无论是刷短视频,还是玩游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专门让人掉坑,用来吸引人的注意力。
比如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都是单屏显示,不喜欢划走,一个接一个,你总想着下一个,很容易就把时间消耗在这里面。
而且算法精准推送,根本不关心你是谁,只关心你的停留时间,你以往的点赞收藏,会用一个人大致喜欢的内容,把ta紧紧包裹。
在这样的设置下,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也很难停下来,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过去了。

更不要提游戏了,游戏是按照心理学上的上瘾机制设计的:
一个关卡连着一个关卡,你总有期待;
装备掉落随机,给你不确定的惊喜感,为了这种惊喜感,你会不断地打下去;
就像斯金纳的鸽子,为了奖励变得疯狂。
刺激直接,给人即时的快乐,你根本不用动太多脑子,循序渐进,引你上钩。
这种设置对一颗还没成熟的大脑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它只负责让你走进去,你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它不负责。

作业的内容就不同了,作业是有难度的,没有即时奖励,也没有快乐,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可能还是痛苦的。
没有即时奖励,没有快乐,很难让人去接近它,喜欢它。
有难度,如果特别难,会让人专注不下去。
因为你解决不了问题,一冲锋就卡顿,思维就容易跳脱出去。
所以,我们看很多孩子一会儿一跑神,真不是故意,也可能不是他专注力的问题,是作业本身的难度问题。
一想到作业就反感,感到痛苦,孩子会本能的拖延,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别说20分钟,10分钟都难坚持。
而且写作业确实也挺累的,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手部肌肉还达不到,写20分钟肯定会累。

因此,玩手机跟写作业,在内容上就有着本质差别。
另外还有更可怕的一点——大脑对这两种东西的适应性。
当一个孩子习惯了游戏和短视频后,ta的大脑结构就和正常孩子不同了。
游戏、短视频看着能让人长时间的沉寂去玩,好像挺专注,其实它们一会儿一切换内容,一会儿一切换画面,是把人的注意力单元切割成很小的一块块,那么结果是孩子很难长时间专注去做一件事。
而且当孩子习惯了从游戏和短视频中获得即时的快乐,他们就更倾向于在这里面找快乐,作业这种需要延迟满足的事情,完全让他们无感。
于是,就像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无形的牢笼,只在这个牢笼中疯狂索取,一部手机看世界,身后万千风景索然无味。

你看,大脑对这两件事的反应不同,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电子产品的泛滥,给现代孩子带来诸多困扰,也让家长不知所措,是时候重视,并且采取一些措施了,不论你家孩子有没有手机成瘾的问题,都应该去关注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