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接到一个妈妈的求助,说她读高中的女儿突然不愿去学校了,她很担心孩子是不是遭受了校园霸凌,问我能不能与她女儿谈谈。
刚开始我还挺担心的,与女孩聊下来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妈妈想的那样。
女孩最近在父母的要求下换了一个新班级,在原来的班级她一直很受老师器重,与同学关系也很好。换去新的班级原本就不是女孩自己想要的,而是父母强迫的,她内心本就不爽。
新班级的老师又不像原来班级的老师那样与她聊得来,她也不喜欢老师的教学风格,外加与同学也还不熟,女孩内心的失落感就更强了。
女孩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强迫她换班导致的。女孩在新班级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不爽。就在与妈妈通话时生气地说了不想上学,结果妈妈却以为女儿遭受了校园霸凌。
当女孩妈妈知道她不是遭受校园霸凌后松了口气。但女孩坚持说她要回到原来的班级,女孩父母却觉得为难,一方面他们不太好意思再与老师去沟通,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给女孩转班,就是因为在原来的班级,她学习有点吃力,父母担心她回到原来班级,成绩依然跟不上。
我问女孩她觉得怎么解决比较好。女孩告诉我,她打算自己去跟原来班级的老师说。
昨天女孩告诉我,她已经跟原来的老师说好了,老师欢迎她回去,但给她提了几个要求,让她成绩必须提升起来。虽然难度很大,女孩也愿意遵守。
虽然女孩的父母依然很担心孩子的成绩,但还是愿意支持孩子。
事情解决后,我问女孩妈妈怎么会觉得女儿遭受了校园霸凌。这个妈妈告诉我,现在关于校园霸凌的报道太多,孩子说不想去上学,他们就担心女儿换到新班级是不是遭受霸凌了,知道没有遭受校园霸凌,她才放心下来。
我告诉这个妈妈,与女孩聊下来发现她性格很开朗,又有主见,妈妈平时跟她沟通也多,这样的孩子一般是不会遭受霸凌的。

妈妈问我,难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遭受校园霸凌的可能?是不是被霸凌,难道也与孩子的性格有关?
我告诉她,是的,校园霸凌也是分对象的。
曾经遇到过一个不愿去上学的女孩。她的性格很内向,平时与同学的交流也不多,课间时其他同学常常借口上厕所出去聊天,她都不太参与。
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发现自己和班级的另一个男生成了班级同学取笑的对象,大家常常开他俩的玩笑,说他们是CP。
女孩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每次被取笑时,都红着脸低着头不理会,她以为过段时间这些谣言就会过去。
有一天,女孩课间去上厕所时,听见几个女生正议论她,大家说她假清高,她很想上去辩解,但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
慢慢地,班级女生就像形成默契一般不跟她玩,之前几个偶尔会一起聊天的女孩,也不知不觉跟她疏远了。班级男生有时候也会故意起哄,好几次,她还发现自己的课本、试卷或作业被藏了起来。她很生气,也很着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憋了回去。
接下来的时间,女孩在班级里仿佛成了透明人,没有朋友,没有玩伴,只有孤独与她相伴。
女孩觉得很难受,但又没有地方可以倾诉。直到有一天,女孩实在绷不住了,拒绝再去学校,父母与孩子聊了很久,孩子都不说,最后让孩子进行心理咨询,才逐渐了解到真相。
女孩遭受的,其实也是一种校园霸凌——社交霸凌。它是用孤立同学、散布谣言毁坏他人名誉,或用言语挖苦讽刺、恶作剧作弄同学等。相对于大家熟悉的暴力行为,这样的霸凌更隐蔽。
如果女孩能在被取笑时用言语进行反击,被误解时能迅速澄清,她就不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女孩为什么没有能力反击,其实与她的家庭有关。她妈妈非常强势,动辄对她喝斥责骂,平时除了关心她的成绩,对她在学校的社交状况,并不在意。
女孩也曾跟妈妈提过同学们会嘲笑她,妈妈却把她批评了一通,认为她不懂事,都初中了还不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只知道关注人际关系这些没用的。这也是女孩变得更沉默的原因。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那些在家里不被重视的孩子,到了学校也更容易被孤立。

如果给被霸凌者画个像,他们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外貌因素。那些长相不好看、身材比同龄人瘦弱或有明显外面特征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
2、性格因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和交流,他们不懂得如何交朋友,不会与同学相处,面对攻击,他们不敢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攻击性,面对误解,他们没有勇气澄清。
他们人际关系不太好,在同学中常常像一个小透明,他在没有人重视,不在大家也没人放在心上。缺乏同伴支持,常常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3、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支持。他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大多缺乏父母的支持和关爱,因为没有养成沟通交流的习惯,或是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向父母求助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孩子慢慢地就不再向父母求助了。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家长、老师、同伴都缺位时,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一旦被选为霸凌对象,他就无路可退了。
4、成绩因素,成绩中等,既不是成绩出类拔萃的学霸,也不是成绩垫底的学渣。
学霸和学渣都很容易形成各自的交际圈,他们很容易与成绩相当的孩子打成一片。而且成绩优秀的孩子是天生会被老师重视的,他们的一点点异样老师都会放在心上。那些成绩垫底的孩子,常常也会搞出各种状况,会自然而然吸引老师的关注。
而成绩中等的孩子,常常是一个班级的大多数,被淹没在人群中,一旦出了状况,反而也不容易被看到。

总结了这些被霸凌的孩子的特点,我们就能知道,那些不容易被霸凌的孩子,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了:
1、拥有父母的关注和家庭的支持。孩子从小被父母重视,得到了足够的爱和支持,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父母也在平日的相处中,告诉过他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怎么处理。
所以孩子对关系中的霸凌行为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当他们遇到危机或各种状况时,他们有能力面对和处理。即使他们自己的力量不够,他们也会积极向家长或其他有能力者求助,获得支持。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每一个孩子天生需要同伴支持,青春期的孩子,懂得交朋友,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也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即使是那些性格内向,没有力量还击的孩子,如果他们有朋友,有同伴支持,他们也不容易被霸凌。
有跟踪研究数据表面,72%的被霸凌者能够在两年之内脱离霸凌,关键原因就是:交到了朋友。
3、性格活泼外向、热心积极有主见。这样的孩子相对更懂得处理人际关系,遇到烦心事不会憋在心里,反而会找人倾诉,他们也知道遇到问题自己可以怎么求助,这样的孩子,就算有人想招惹他,他也能迅速释放出攻击性,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所以一般是不容易被霸凌的。
总结来说,就是被父母重视和关注,身心健康,有家庭支持的孩子更不容易被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