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占领”高校,校内牌是精细管理突破口丨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评论员 木姗

电动车多到大学校园都堵车了。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武汉多所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等等,发现大学校园里的电动车越来越多,尤其在上课下课的高峰期,校内道路经常堵车,电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武汉大学第五教学楼前,停满了电动自行车。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

电动车正在“占领”大学校园,高校电动车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2020年之前,校内电动车的数量为六七千辆,而现在已经接近3万辆。

越来越多的电动车,是高校生活更加便利舒适的写照。不同时期的偌大校园,从步行到自行车再到电动车,不同的校园生活剪影反映的是时代的进步,经济水平在提高,学习环境也变得更好。记者采访到的一位母亲,是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当年她在武汉读大学时,觉得骑个自行车都了不得,而现在她的女儿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动车已经成为一种“入学标配”,其他则包括手机、平板和电脑。

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将电动车从“强势占领”变为“妥善入驻”,是高校精细化管理面临的一大考验。高峰时间骑行难、教学楼周边停车难、车多桩少充电难是最令学生和校方苦恼的三个问题,既关系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和人身安全,也牵涉到高校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而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高校首先需要掌握的便是人车信息,加挂校内牌或许就是一个突破口。在记者走访的9所武汉高校中,已有7所高校开始推行校内牌。学生购买电动车之后,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上牌,还要依照高校规定再上一个校内牌,将个人信息与车辆进行绑定,方便学校实名制管理。

校内牌既是校内行驶的通行证也是纠查乱象的身份证。引导指挥高峰期行车秩序、合理规划电动车停车区域、匹配数量相对充足的充电桩,自然是对高校精细化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但另一方面,遵守规则、合理停放、不乱拔他人充电线不能只靠学生的自觉自愿,有据可依的处罚管理措施、人车可溯源的证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内一辆上了校内牌的电动自行车。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摄

与时俱进的管理,武汉的高校在行动。刚过去不久的开学季,武汉大学新生入学要求参加电动车测试的话题冲上热搜,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校内共享电动车的使用资格。近日,武大保卫部又推出《武汉大学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要对校内电动车实行登记备案。

归根结底,高校管好电动车,不是让学生骑或者不骑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学生骑得安全、骑得有序的问题。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