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分钟, 初三女儿道法从“垫底”到近满分!

花友@教画图的粟米 的女儿初三道法考试成绩一直不佳,发挥不稳定,最差一次差点垫底…花友和女儿仔细分析后,女儿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找到了应对考试的正确学习方法,走上了道法成绩“开挂”的道路。

本文由花友@教画图的粟米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以下是花友自述:

道法全称“道德与法治”,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占80分——与物理齐平,比化学和历史多20分,格外重要。

起伏的“道法”成绩

道法这门课从初一开到初三,学习资料非常多,可是女儿一直都不喜欢,成绩也拉跨,显著低于各科的平均水平。

春节后中考一模,女儿道法考了63分,当时年级平均分61.9分;二模考了70分,三模回到了63分。

我们尝试分析原因、找应对的办法。最后五次模拟考试,她的道法最低一次考了76分,最高一次居然拿到满分80分。

这时年级的平均分上升到了70上下,但她这一科的成绩优势依然明显。

道法如同“玄学”。

到了初三,道法从闭卷变成了开卷,这不仅没让这一门课变轻松,反倒变得更难了——无论怎么背、怎么学,都考不好。我自然也要帮孩子找原因。

对女儿而言,这个理由似乎不用找,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她不喜欢道法老师,连带憎恶这门功课。

我自然未能免俗地陷入了跟孩子讲道理的怪圈,孩子一发牢骚我就讲道理;我一讲道理,孩子就发牢骚。

总之,后来我把千言万语汇成两条:老师的教学水平是过硬的;中考道法很重要。女儿也解释得绝望了,她信誓旦旦地讲自己知道道法重要,也有认真听课。

“熟读课文”效果甚微

大概是二模后,道法老师让我加了她的微信,很亲切地告诉我“熟读课文”很重要,要我们每天读20分钟课文,拍视频私信她打卡。

这其中的关节我是明白的:

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越高,在考试的时候对所考主题的敏感度就越高

诵读还能提升语感,让回答的一词一句更靠近标准答案。

我如获至宝,督促女儿读课文。那段时间,女儿甚至会在午休时间读一段道法课文。

这么做似乎有用,但又没用。女儿曾在四模时突然考了77,然后又掉回了66。

我的判断是:女儿不是偷懒的小孩,而且记忆力又非常好,朗读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记满笔记、贴满注释的课本

对标“优秀答卷”,找不足

道法拉跨,让女儿着急万分。最糟糕的是,好好学还考不好带给她深深的挫败感。找不到方法就意味着没有希望。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帮女儿看看道法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一问才知道,女儿的学校是不发模考卷的,这就无法分析试题了。但幸好还有“政优生”的答题卡——学校印发的满分答案。

“政优生”答卷

我和女儿排排坐,把她的答题卡和“政优生”摆在桌上,一道题一道题作对比。女儿的失分点在主观题,这里扣2分,那里扣3分,十几分就没了。

我就一道题、一道题帮她对,看她回答的角度是什么,政优生回答的角度是什么,尤其是失分的地方。

内容是其次的,关键得找到回答的角度,这样对后面的考试才有意义。我俩凑在一块讨论,不时让她回忆题干,说说给了什么素材。这样还真发现了问题。

女儿是这样做的:考试时看到题目,就想考察的主题,然后狂翻书,参考书上相关内容,糅合成自己的语言作答。

这听起来没错,但问题就出在“参考书上的相关内容”。女儿非常“迷信”课本,每次一定要在课本上找到与材料相对应的内容才敢作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某次考试题目

灵活答题是关键

现在无论哪一科,考试题目都非常灵活。这是为了贯彻“不死记硬背,不机械刷题”的教育方针。考试材料宽泛,而此时套用课本语言,就会出问题。

有的题目直接问“上述材料体现哪些教材观点”,此时自然要“掉书袋”,找准课本原话;而有的题目则首先需要把它当作阅读题,读懂、读透,再针对所问来答。

记住,一定是它问什么,你答什么,答到点子上。答案首先要紧贴材料,其次才是“课本里怎么说”。甚至不一定非要找到课本中对应的主题,用自己的话答清楚即可。

倘若阅卷老师一看,你照着书机械地抄了几行,似是而非,没能用自己语言说到点子上,会认为“学得太机械,没有深入理解”,自然就会扣分了。

所以,这样看了两三套卷子后,我给女儿开出了药方:“把道法题当语文阅读理解去做”。这个思路似乎是正确的,女儿后来的道法成绩一路开挂,每次考试只失2、3分,直到中考。

即便如此,她考道法依然“没感觉”,考完不知道自己答得怎么样。

当然,关于女儿的道法学习,还有“标配”练习,比如每天都有课间练。

就在今天,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翻出了她写满字的备考资料,内心五味陈杂。那真是一场卷到极致的残酷考试。

中考的每一门功课都很关键。希望我和女儿的道法学习经历能帮到大家。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