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位粉丝小伙伴的职业规划案例分析,她跟我说道:
“我是女生,今年23岁。家乡在南方一个沿海三线城市,父母都在农村,家境一般。我不是独生女,家中还有其他兄弟姐妹。
我在本省的另一个二线城市读书,双非二本大学,未来就业在这里或回家乡都可以。
我目前大四,主修专业是英语,非师范,还有一个自考本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英语学科竞争大,所以打算考初中语文的教资,做语文老师。
可是我又怕做主科的老师很辛苦,自己也没有相关的经历,然后就想读非全日制的研究生,读学科思政。因为全日制硕士思政太难考,非全好考一些。
可是这样我又要等3年后才能参加教师招聘,考研本来就是为了编,没编就没办法接受。
因为我们省的某个二线城市,今年已经全部没编了,都是参聘。所以我纠结要不要直接考语文的编,然后非全考学科语文。
我其实是希望能有个稳定的工作,不会被劝退。
自考本科汉语言,也可以考教师编的,语文比英语招的多,好考。还有,因为我觉得思政比语文、英语主科轻松,自己体力感觉做主科比较累。
如果做老师不太好,还能考虑做什么呢?考事业单位行政编吗?还是考公务员?我做老师的目的是因为有寒暑假,能稍微轻松一些。
做老师性价比高吗?做什么老师性价比最高?或者做什么职业性价比最高呢?还是对编有执念,有编制,不会动不动就被劝退。”
今天,我就借回复这位小伙伴的机会,跟大家说一些我的观点和思路,供其他类似处境的小伙伴们参考。
先说结论:
1、可以考初中语文教资,多一种选择;但找工作时,还是建议优先找英语教师工作,其次再找语文教师工作。
2、研究生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都不建议读。
3、总的原则,尽量本科毕业优先就业,日后再找机会择业。
首先,现在社会上本来就没有不辛苦的工作,做哪一行都辛苦;做老师本来就需要很强的责任心,本身就很辛苦,与带不带主科没啥太大关系。
按现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你明年毕业,能顺利找到一份教师工作就不错了,不要管是不是教主科,目前还没到挑工作的时候。所以,不用纠结带主科辛苦这种事,这不是你该纠结的事。
其次,你并没有终身搞科研的打算,你考研仅仅只是为了就业而已,所以这个研究生不考也罢,因为意义不大。这是一条高投入、低产出的路线,不建议你走这条路。
也就是说,因为知道未来一定会产出低,所以才劝你现在不要在考研、读研上投入这么多的青春,完全没有必要。
你把考研、读研的那股劲儿,用在未来的认真工作上,比什么都来得靠谱。
第三,英语专业虽然竞争较大,但仍然是建议你多尝试找英语教师工作。
原因很简单,现在每年待就业人数本来就多,站在招聘方的角度来说,对口专业的人都多得用不过来,一般很少会考虑专业不对口的应届毕业生。
你去应聘语文教师,你就是外专业的;去应聘英语教师,才算是本专业的。这些信息,你在填写简历或应聘表的时候,用人单位都会考虑这些因素的。
能否成功应聘到一份工作,主要是看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而与你个人优秀不优秀、努力不努力没太大的关系。
英语虽然应聘的人多,但你完全可以多地、多学校投简历,采取广撒网、增大概率的策略,目前的二线城市、你家乡的公立、私立都可以去尝试一下。
第四,编制可以试着考,但是别对编制这个东西有执念。
我向来的建议都是,编制最多考两年(应届生身份过了),并且尽量不要全职备考,2年考不上,就可以果断放弃了。不要在考编制这个事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明年快毕业之前,不光要尝试考编制,也要积极地去大型私立学校投简历(或填应聘表),尽量在所有的私立学校里留下你想求职的信息。一旦明年一次性考不上编制的话,还可以去私立学校保底。
第五,未来学校教师是严重过剩的,所以建议你把第一份教师工作当成一份过渡性工作。
未来10~20年,学校教师是严重过剩的,你也别想着进一个公立学校有了编制,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口气干到退休,这个几乎不可能。
第一份教师工作,就是个过渡性工作,正因如此,所以有没有编制就没那么地重要了。通俗地讲,反正你未来迟早也得面临二次、三次择业和转型,那么又何苦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编制在前期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
未来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甚至终身工作型社会,这个真不是开玩笑随便说说的。所以你也别想着考个编制就一劳永逸,这个根本就不现实。
以后根本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稳定的工作,所有的稳定都是相对的。任何一份工作,都给不了你长期的稳定,这个你一定要早早做好思想准备。
给真正带给你稳定的,只有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把自己变成复合型人才。能力稳定,才是真的稳定。
第六,长期职业发展方向,最优解肯定是自主创业,但也不是唯一解。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你先把第一份工作做好了,干明白了,才能到达下一个职业发展阶段。
不创业也肯定能活,但就要接受平淡,降低物欲,做个普通人了。
只要是你想有职业上升空间,那就不建议一辈子都呆在学校里,还是建议尝试自主创业这条路。
说句客观实在的话,你的原生家境,大概率是不允许你躺平的。所以,只要你肯吃苦、肯上进,迟早会走到自主创业这条道路上来。
当你看清楚远方的路时,就不会纠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了。
第七,另外,关于教师招聘,凡事肯定没有绝对,我说的只是相对而言校方会愿意优先招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不要总是固执地去赌小概率事件,这个没有意义。
假如一个学校特别缺老师,不挑什么对口不对口,那是另外一回事。这和我前面说过的“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道理完全吻合。
第八,学校里的环境,没有你想的那么单纯简单,你这有点理想化了。即使你当了政治老师,其他杂活儿,该给你安排还是会给你安排的。
许多刚入行的年轻教师,都有一个思想误区,以为学校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教学,这就有点太天真了。
教学根本就不是核心工作,帮助家长托管孩子、看孩子(管理学生)才是最核心的工作。
你不妨看看我10月4号刚发的那篇文章。
除非是你家里有亲戚是校领导,或者靠比较硬的人脉关系进了学校,才可以只做教学工作。但我认为你不属于这种情况。
否则的话,你一个普通人考进公立学校,只想轻松点做教学工作,不接其他额外工作(班主任、行政、后勤工作),这根本就不可能的,没多久你就会被领导排挤、穿小鞋的。
大学以下学段,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按照重要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其实是:
1、降低家庭中教育成本的支出。
2、辅助家庭托管未成年人。
3、提供相对安全的未成年人社交环境。
教书育人,最多能排到第四位。
所以我要特别提醒你一句,在现在这个时代,教书育人,根本不是学校的主要作用,最多算是个次要作用。
第九,不是说做教师就不好,而是这份工作只能作为一个短期的过渡性工作。
我最开始就跟你说得很清楚,当代社会没有容易做的工作,更没有不辛苦的工作。
你不管是当公务员,还是去事业单位,都是一样的道理,都不轻松,也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一口气轻轻松松干到退休,你就不要有这种想法。
哪个行业也没有绝对的好坏,都是利弊对等的。
如果是纯粹为了赚钱,为了图一个性价比高,那么我建议你别当老师。还不如改行学学视频剪辑,当个视频剪辑师来钱更快。
当然了,在前期你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至少干个几年才能很熟练,熟练了之后才可能赚钱多一些。
视频剪辑师目前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岗位,剪辑得很熟练的话,肯定是能赚到钱的。但优秀的剪辑师,可不仅仅是电脑软件用得好。
但是现在改行,对你来说不太现实,你也不太可能有那个毅力学习一个陌生领域的新技能。
第十,如果当教师的话,我建议你去一、二线城市,至少去你们省城或现在大学所在的城市,去找那些大型私立学校,那些学校薪资会高一些。
辛苦肯定也辛苦,但实话实说,付出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型私立学校比大多数的公立学校赚钱多。
教什么科目,其实无所谓,因为私立学校也是非常需要能当班主任的人,教学技能(讲课)不如管理技能(管学生、陪学生)受领导重视和宠爱。
所以你也不用纠结去了私立到底教语文还是英语,都无所谓的,课只要别讲错,把班主任当好,学生管理好,就能多赚钱。
攒上几年的钱,日后可以考虑转型做别的。不过这是后话了,你先走好眼前这一步再说吧。
总之,你到了公立学校肯定不会轻松,除非你去偏远乡镇。只要是在城市,公立学校不可能很轻松,同样都是累,公立肯定没有私立赚的多。
当然,你不能拿薪资最高的极少数公立和薪资最低的极少数私立做对比。
如果你为了多赚钱,真的愿意吃苦的话,我更建议你直接去一线大城市,找大型私立学校工作,你们的省城都可以靠后考虑。
反正你也才23岁,既然到哪都是累,都辛苦,都不轻松,那还不如图个工资高点的地方,索性干几年多攒点钱再说,你觉得呢?
大部分编制不会被轻易劝退,这倒不假;但是,体制内的工作,领导照样可以给你穿小鞋,同事照样可以排挤你,你照样可以越干越痛苦,越干越纠结,这也是真的。体制内的工作环境,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过我前面说了,我并不是不让你考编制,只是不让你有执念。试着考上两年,考不上就算了,千万不要一直没完没了地考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