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3岁的女老师自杀了,形式主义的泡沫什么时候可以破灭?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很难过,一个花季年龄的少女,一名高尚的小学老师,在入校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后仅两个月,就自杀了。

根据家属提供的遗书,吕老师在遗书中称,任职学校工作太忙,像进了“牢笼”“喘不过气来”“真的让人崩溃每天”“每天提着最后一口气在工作”。

她才23岁,甚至自己还是个孩子。

现在的教育已经畸形到杀人的地步了。

可能有人不理解,为啥一个00后,刚刚大学毕业进学校,就可以担任班主任,印象中班主任都是有经验的老师来当不是么。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当班主任有利可图,早就被老教师抢走了,怎么都不可能轮到刚毕业的小年轻。

剩下只有一种可能,现实中的班主任,永远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现在无论是学生还是班主任,都成为某些体制下的“人质”。

各部门想要推行点啥东西,什么家长参加教室大扫除,校门口维护交通秩序等破事,必须通过班主任这个窗口来传递给学生和家长。

家长被绑架,除了极不情愿地说一句收到,也只能默默忍受。

其实班主任也是被绑架的一员,甚至被绑架得更深,因为他们的屁股从表面上看,是跟学校一伙的。

于是当学生家长无法忍受的时候,只能把情绪向班主任倾泻,班主任一边做个出气筒,一边还要代表学校反过来安抚家长,希望家长配合。

殊不知班主任也只不过是个三夹板罢了。

除了三夹板,吕老师自杀最根本的原因,她很清楚地写在遗书里:

”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言外之意是,老师现在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无休止的形式主义,无止尽的教学外任务。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大多数精力耗在了应对各种活动组织,检查材料准备,如果是班主任就更累,还要跟家长沟通,德育工作,日常管理,几乎可以24小时待机了。

工作和生活已经没有了明确的分界线。

关键是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回报没半毛钱关系,跟自己曾经畅想的教育事业有着天堑般的鸿沟。

心里的落差太大,就很容易让人走极端。

以前学生跳,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老师也跳,所以老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差?

记得2021年的时候,教育部有个很有名的“答网民”,当时就有人说了,老师每天疲于应对各种检查,各种文件,各种表格,根本没有时间花在教育上,检查学生作业反而成为副业了,都扔给家长去做了。

所以能不能给老师也减减负,让老师回归教学任务,减少一些意义不大的文件工作。

你猜教育部是怎么回答的?

网民的问题是能不能减少一点文件,体制,措施,然后教育部给的答案是我们会进一步给你们搞一点文件,体制,措施。

于是到了2023年,终于有位年轻的女教师受不了了。

那么这么多年来,就从来没有一名老师提出过异议吗?

其实是有的,2019年,有位25岁的乡村女教师李田田写了一篇很火的文章,叫《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文章称自己疲于应对上级各类检查,耽误了教学。

该文被转发后引发强烈关注,甚至连人民日报都发文声援。

后来李田田的下场是什么样呢?

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这个名字,我不方便多写,互联网还是有一些记忆存在的。

那么多年过去了,形式主义的泡沫并没有因为李田田的文章而改变,说是一切照旧已经是保守主义了。

到现在体制内人员越来越多,文件越来越细,基层工作人员压力越来越大,最后所有人都是形式主义的牺牲者。

老夫曾经反复强调,不要当老师,不要当老师,不单单人口是断崖式下跌的,未来老师这个职业肯定会有竞争上岗的机制,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生存状态实在是非常压抑。

今天有吕老师不堪重负,未来还会不会有别人?

所以请各位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和老师对立起来,你让老师去反抗整个体制,是完全不现实的。

真正可以改变现状的,只有倒逼。

如果以后再碰到与教学无关的形式主义,家长们可以直接在公开平台上,比如12345,市长信箱,举报教育局,而不是举报学校,举报老师。

本来就是由上而下的任务,你举报给教育局,教育局反而觉得学校没执行到位,还有可能给学校更大的压力去执行。

哪怕有些事情真的是学校主导,教育局不知情,也可以通过上级给到教育局压力再传递给学校。

可能有人会说,七叔,你真是理想主义,这种举报怎么可能有用。

岂能因为声音微小而不呐喊,每名学生,每个家长,每位老师都是局中人,大家一起承担形式主义的后果。

比如前段时间山东搞满意度调查,就被村民举报了,上级政府立刻喊停,责令整改。

一切都可以改变,就看我们愿不愿意改变了。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