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工作把小学老师逼到自杀,是谁把三尺讲台变成牢笼?

前两天,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一位刚刚工作2个月的“00后”小学女老师,疑似因工作原因跳楼自杀。

女老师手机备忘录里的遗书中写道:“我真的好难过,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让她倍感压抑的,不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而是“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简单来说,就是课堂教学以外的行政性工作。

她的姐姐还说,“学校的形式主义、肆无忌惮的谩骂批评与威胁压得她无法喘息。”

就这样,一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女孩,在重压之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在很多人的心中,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温暖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教导了一代代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然而,当老师每日忙于学校的行政琐事,无暇教书育人,老师又怎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又如何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呢?

01

琐碎高压的工作,毁了老师的心理健康

事件发生后,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女老师刚刚入职就发生意外,要怪也怪不到学校头上。

然而,恰恰是这2个月的时间,让年轻的老师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他们刚刚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正处在过渡的关键时期,对于社会和职场还有诸多不适应的情况。

还记得不久前,一位新入职的同事和我说:“上班这半年受的委屈,比过去7年在学校里受的委屈加起来还要多。”这句话让我的心狠狠颤抖了一下。

刚入职的时候,谁又不是压力山大,战战兢兢地工作?谁没有过一边痛哭,一边做PPT的日子?还要时刻提防着出差错,被领导批得找不着北呢?

正如女老师在遗书中所写:“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担任班主任的毕业生,就好像进入了牢笼一样,每天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

这些刚刚工作的年轻老师,得不到任何来自集体的工作帮助,或是心理上的关心关爱,却被要求像一名成熟的老师一样,游刃有余地应付一切工作,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从大环境上来说,这些年地方都倡导“压实压紧责任”,任何工作要求发到学校,就会依照惯性层层传导压力,最终落在基层一线教师身上。

因此,基层老师不仅要上课,还要开会办会、创文创卫、安全教育、申报项目、填表报表、防火防盗、志愿服务、写宣传稿、搞开学仪式……

现在通讯技术如此发达,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家长和学生,都可以在休息时间给老师打电话、发微信,老师的工作越来越没有边界,相当于一天24小时都处在待命状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此外,教师做的是关于人的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情绪价值,容易出现情绪损耗和心理问题。

学生旷课、打架、去网吧、不写作业、状态不佳,都需要老师去教育和沟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态有疑问,也需要老师来解答。

如今,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嫌少有人看到老师们的心理状态。

02

缺少支持和保障,任何要求都是瞎扯

教育专家魏书生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老师为学生服务,校长为老师服务,部长为校长服务”。

但是现在,学生和家长、学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门这三方,都在向老师提出要求,希望老师们有情怀、懂奉献,“为爱发电”。

就算是组织团建、培训活动,大多都是形式主义,很难对老师提供什么真正的帮助,还要占用休息时间,令老师们苦不堪言。

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是打工人介绍自己的领导,“句句不谈薪资,条条不离奉献,桩桩不讲好处,事事皆谈境界,字字都讲格局。”这几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通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不谈保障只讲情怀,终究会伤了老师们的心。

想要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首先要保障老师的休息时间,充分养精蓄锐,才能让老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

学校可以采用弹性工作制,让没有课程任务的老师提前休息,也可以聘任助教,协助班主任老师来管理班级。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尽量不给老师布置额外的工作任务。

更重要的是,非必要的检查和会议,能省则省,不要为了留痕而折腾老师,平添负担。

那么,学校复杂而琐碎的行政工作又要有谁来开展呢?

不妨创新用人机制,招聘一些合同制的行政人员,专门开展相关工作,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师,也可以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处在重要岗位的老师,有一些不得不做的行政工作,需要占用休息时间来完成,那么给老师的补助一定要到位,不能让老师既出力、又空财。

只有让老师得到充分的休息、与工作量相匹配的收入,以及学校更为明确的职责划分,才能充分保障老师的权益。

03

让教师回归课堂,是对教育的基本尊重

自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老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任务加重,力不从心的状况时有发生,因此,帮老师减负的呼声逐渐大了起来。

教育部在谈论双减问题时也指出:“中小学教师的负担要减下来,让老师找回时间和精力。”

毕竟孩子在学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学习,只有让老师回归课堂,把精力放在备课、教课上,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才是对孩子有利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把课外活动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那就可能会有一些老师为了追名逐利,钻营旁门左道,忽视本职工作,甚至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一些校领导为了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常常会打造一些品牌,比如足球特色学校、安全星级学校、科创重点学校,这本身并没有错,适度提倡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但如果太过强调这些课程以外的东西,就相当于给所有老师竖了错误的风向标,以后学校什么热门,老师们就去做什么,还有谁会认真做教研呢?

孩子和家长真正认可的好老师,一定是潜心教书、认真育人的老师,而不是搞活动的表演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们常说,不幸福的父母,一定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放在学校里更是如此,久在牢笼的老师,给不了孩子梦想的翅膀。

其实,家长、老师和学校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孩子教育的同盟。

同盟之间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压迫,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形成教育的合力,孩子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