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1日讯 长江日报此前报道的儿童舞蹈下腰导致瘫痪一事又有新进展——教育部11月11日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小学生舞蹈等体育艺术类校外培训安全提醒》:练习身体腾空翻转、下腰、掰腿、劈叉等动作需有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基础,并在专业人员指导和成人看护下进行,不适合初学者和非专业人士。专家建议未满10周岁的儿童慎做“下腰”等脊椎、腰部身体训练,避免出现伤害。
2022年2月,长江日报相继推出记者田巧萍与实习生赵心瑜采写的《痛心!协和专家:在兴趣班学的这个动作已致1000多名中国孩子瘫痪》《危险的“下腰”!孩子学舞蹈致瘫痪,问题出在哪?》等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5300万人次,引起相关部门对舞蹈等非学科校外培训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骨科专家郭晓东教授讲解下腰瘫的发病原因。(长江日报资料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郭晓东教授和他的团队完成的对中国儿童截瘫问题的10年回顾性研究发现,舞蹈下腰训练已经成为导致中国儿童脊髓损伤的第一位原因。
截瘫目前仍然是世界难题。郭晓东研究团队发现,“下腰瘫”儿童在下腰运动过程中,脊柱纵向牵拉损伤脊髓,神经轴突、神经细胞和小血管钝性损伤,医学上叫“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为了引起社会公众警惕,郭晓东研究团队在完成研究后,给这种灾难性疾病取了一个通俗的名字——下腰瘫,并写入论文中。
长江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少儿舞蹈培训行业准入门槛低,不科学不规范的训练存在隐患。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对此专门成立研究团队,长江日报记者被邀请进课题组,以“下腰瘫”为切入点,研究“双减”背景下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安全性和社会治理问题。少儿因培训舞蹈下腰练习而导致瘫痪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这一报道获评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近期,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针对舞蹈、体育等以身体训练为主、较易出现伤害风险的培训活动,发出了安全提醒“五不要”。同时再次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根据孩子自身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是否参加培训或选择哪种培训项目,不盲目、不跟风,要随时关注孩子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切勿勉强坚持;要选择合规的培训机构,看机构办学许可和营业执照是否齐全,师资队伍和课程教学是否规范,场地设施是否安全合格等,务必选择正规机构,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多一份安全保障。
“终于有了初步结果!”11月11日,看到这个“提醒”,郭晓东教授惊喜交加。在2021年年底通过研究发现舞蹈下腰是导致中国儿童截瘫的第一位原因后,他又联络全国的脊柱专家编写了《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诊疗指南》中文版和英文版,同时对“下腰瘫”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做了更深入的研究。郭晓东说,截瘫治疗是世界难题,呼吁能在国家层面制订相关法规,对舞蹈等体育艺术类校处培训进行规范和监管,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尽快制订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减少‘下腰瘫’发生或者不发生。”他提醒,摔倒后应停止训练,平躺观察至少4小时,如果感到腰腿部不适,应及时就医。(田巧萍)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