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盛行的“去父留子”观念,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

叶海洋通过试管独自生下4个孩子,一度成为现代独立女性的标杆,实现了所谓“去父留子”

还有山东的李雪珂,也是通过试管的方式生下了两儿一女,目前一直没有结婚,独自抚养三个孩子。

所以,越来越多人觉得,不选择婚姻,做单身妈妈,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啥越来越多的女性,热衷选择“去父留子”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有的父亲确实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很上心,还有密集母职的泛滥。

02 什么是“密集母职”?

我是最近才了解到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莎伦·海斯(Sharon Hays)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主要是说,以孩子为中心,情感和经济投入很高,并且劳动密集型的一种育儿方式。

看到这个概念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文献,最后才明白,这就是现在全职妈妈的升级版啊!

全职妈妈基本没收入,还需要伸手跟老公要生活费,平时遇到事情,也会跟老公商议,但密集母职人群就不同了。

她们普遍经济实力较好,可以独揽孩子的开支,或者老公完全听从她的建议,给钱也痛快。

这种情况下,说真的,父亲存在的必要性就不多了。因为一个这样的妈妈可以抵过千军万马,从小为娃做好规划,化身教育家、营养师、规划师等多角色,完全不需要,也不希望有外人插手。

复旦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沈奕斐老师说:“一个社会一旦出现密集母职的文化,孩子的抑郁率一定会增高。”

深以为然,这样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压力,一定是无穷无尽的。放弃一切只为孩子,这种付出也是令人窒息的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个朋友以前是在家做全职妈妈,从孩子早上忙到晚上。娃上学去了,她在家看书、整理学习资料,等娃放学后,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做好了,还有一摞需要做的“妈妈牌作业”也打印好了。

这样做了两年后,她发现自己好像有点抑郁了,总是莫名其妙发脾气,而且也很讨厌见到孩子。因为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孩子怎么学习还是那么一般?

后来,她跟老公商量,找了份工作,晚上娃自己回来,就热饭、写作业,她一般8-9点才下班。陪娃聊一会儿,就收拾收拾睡了。

她说,这样的日子,才叫日子,之前太压抑了。我发现,我的孩子都不会做决定,什么都要问我。而我也成了孩子的枷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听我发号施令。我自己一点时间都没有,连美甲都没做过。现在两三个月就做一次,顺带做个全身护理。

还有个朋友是陪读妈妈,她说,我现在就希望,孩子快点读完小学,上初中直接住校,我也能过正常生活了。现在每天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我觉得自己都活的没价值了。

02 父亲对孩子重要吗?

耶鲁大学历时十年的追踪研究表明,父亲深度参与教育的孩子在认知能力、学业表现和社会适应能力上显著优于父教缺位者。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佐证了父亲陪伴对孩子智商、独立人格形成以及成年后职业成就的积极影响。

我一直觉得,不管家里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母亲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孩子是俩人一起生的,那养育工作也是一起做更好。

我们家是俩男孩,他们很喜欢听爸爸讲历史,跟爸爸出去玩。朋友家是俩女孩,孩子们也很喜欢粘着爸爸,就连下楼倒垃圾,都要跟着一起去。

我自己的爸爸是2012年,我刚结婚一年就离开了。到现在我都很想爸爸,看到同龄人挽着爸爸的手逛街,我很羡慕。

爸爸是怎样一个存在呢?

首先,爸爸是孩子勇气的“启蒙师”。

大宝4岁第一次去游乐园,不敢上滑滑梯,爸爸没有哄她,而是问他,想不想看看滑梯顶端的风景?爸爸在下面接着你,我们试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宝犹豫了几秒钟,真的爬上去了,滑下来被爸爸稳稳接住。还有第一次骑自行车不用辅助轮、第一次自己睡一个房间,都源于爸爸的鼓励。

其次,爸爸是规则的标尺。

父亲会告诉孩子,规矩是用来遵守的。有次二宝撒泼打滚想要让我给他买一个玩具,我怎么说都没用,没想到,娃爹走过去说,你这么哭没有用的,想要什么,可以跟我说,合理的我会考虑。

最后,二宝不哭了,还表达了自己为啥想要玩具,最后我们决定,等到过生日作为礼物送给他。

最后,爸爸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起点。

带孩子观察蚂蚁搬家、下雨天踩水坑、把孩子高高举过头顶。看起来很粗线条的方式,却能让孩子看到世界的多样性。这些,可能是大多数妈妈,难以提供的。

还有,情感支持、性格塑造、价值观构建,这些都需要爸爸在场。或许有的爸爸工作很忙,但我觉得,他也一定很想,在孩子成长的特殊时刻见证一下。比如开学第一天、生日、成人礼等。

所以,多给爸爸一些陪孩子的机会,相信他们的相处,有些感受是妈妈难以给予的。

枕边育儿寄语:

我认为,爸爸的存在和妈妈是不一样的,也都是孩子需要的。大宝说,妈妈让我觉得很安全,爸爸让我觉得,我可以变得很厉害。这些,是去父留子的人群,很难感受到的吧?我认为,一个家里,人员配备完善,才能越过越好。夫妻和睦,孩子健康快乐,挺好的。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