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枕边,不畅销书美少女作家,家有两个男孩,大宝夏天,二宝夏安,分享养娃路上的嘁哩喀喳,一起轻松做更好的父母,培养有思考力、内驱力的自律小学霸!
《弟子规》有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这句话讲的是,尊重他人隐私的处世之道,放到家庭教育里,同样是值得家长铭记的准则。
因为,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和自尊心,家长眼中“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可能是孩子心中特别珍视的隐私。
尽量别在外人面前聊三件事
有些家长习惯在亲戚、闺蜜面前“聊孩子”,无意间把孩子的隐私当成谈资,殊不知这些话会像细小的刺,悄悄扎进孩子心里,甚至影响他们的性格和对父母的信任。
尤其是下面的三件事,希望你没跟别人说过!这些都是孩子的“隐私”,关系再好也不行哦!
第一件事,聊孩子的失败
朋友小丽最近很苦恼,原本活泼的儿子,这两个月突然变得沉默,尤其不愿意和她聊学习。这是咋了呢?
追问了很久才知道,上个月她和闺蜜在家聊天,说起儿子小升初模拟考:“数学只考了70分,比班里平均分还低10分”,还打趣说:“我们家这小子,平时看着挺机灵,一到考试就掉链子。”
这些话,全被在房间里看书的儿子听到了,才有了之后的转变。
李女士很懊恼:“我以为闺蜜不是外人,说两句没关系,没想到孩子这么在意。”
其实,孩子对“失败”的敏感,远超家长想象:一次没考好的试卷、一场输掉的比赛、一次被老师批评的经历。
这些家长以为的小挫折,其实是他们的心底痛,如果家长还在外人面前随便提起来,无异于伤口撒盐,孩子很难接受。
Tips:孩子的自尊心,就像刚长出的嫩芽,需要小心呵护。别在外人面前随便聊,谁还没有尴尬时刻呢?
第二件事,聊孩子的“情感小秘密”
“我儿子最近总给班上一个女生送小贴纸,还说长大要娶她呢!”
和闺蜜小文聚会,她半开玩笑地把这件事儿讲给我听。当时我有些诧异,青春期的孩子这么早熟了?一旁小文的儿子掉头就走,小文怎么喊也不肯回头。
小文说,那以后,儿子再也不跟她说,学校的事情,就算她追问“今天有啥开心的事情吗?”儿子也只是敷衍一句“没有”。
我跟小文说,你上次当儿子的面儿跟我聊他早恋的事情,确实不太好。孩子肯告诉你,是因为信任,觉得你会帮他保守秘密,但没想到,你居然转头就告诉了我。
孩子的心事,小秘密,还是少说,以后娃怎么和你亲近呢?
小文也知道自己错了,赶紧跟儿子聊了一下,不光表达了歉意,还郑重承诺,以后不会这样了。
我的育儿目标是,等到儿子18岁,还能有话跟我说。他平时有“小秘密”告诉我,我都会保守,娃爹也不会讲。因为觉得,孩子是信任你才说的,如果随便说出去,他以后可能就不会跟你说了。
第三件事,聊孩子的“小困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困扰”,比如有的孩子胆小,有的孩子学习差一些,还有的孩子个子不高,这些困扰,孩子自己也想改变,但可能没那么快。
这些小事情,可能你觉得没啥,随口就告诉别人了,但对孩子来说,就没那么好接受了。
有次我带娃在小区广场玩,萍萍奶奶也在遛娃,聊起天来,她说:“你看我们家萍萍,都6岁了,马上要上一年级了,晚上还得开着夜灯睡觉,不然就哭,不敢睡!”
我想,我应该不是萍萍奶奶的第一个“听众”,因为之后带娃出去,总听到几位妈妈一起聊,你说萍萍啊,胆小的那个啊!对,我知道!
从那以后,我很少见到萍萍出来玩了,有次遇到萍萍奶奶,她说萍萍不喜欢去小区广场玩了,也不知道是咋了。
我想,应该和萍萍奶奶总是“曝光”萍萍有关吧?
有次带二宝去体检,听到一位妈妈说,女儿以前很喜欢看漫画书,但因为体检的时候,发现女儿近视度数又涨了,就数落了她几句。
没想到,女儿再也不碰漫画书了,就连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也不看了,说“怕用坏了眼睛”,成绩自然也是一落千丈。
你看,家长嘴巴上没有“把门”的,对孩子有多大影响?他们遇到这种“小困扰”,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帮助和理解,而不是逢人就说。
Tips:守住孩子的小难题,也是给他留出改变的空间,让他们在没有嘲笑、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可以慢慢克服困难。
没有人愿意被“看透”
《韩非子》中有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这句话原本讲的是做事要注重保密,才能成功;说话若随意泄露,就会导致失败。放到家庭教育里,保护孩子的隐私,其实也是“事以密成”的道理,没有谁愿意被“看透”。
我家二宝上幼儿园中班了,说话还是不利索,总是磕磕绊绊的,有时候可能需要停一下,才能说完一句话。
二宝问我,妈妈,我是不是个“小结巴”?我跟他说,不是呀!你只是嘴巴有点跟不上大脑的思维,你小脑袋转得太快啦!下次可以试试,慢一点说,会好很多。
就这样,我们一点点练习,大班的下学期,他的表达流畅了很多。
如果当初我把二宝“说话磕绊”的事儿到处说,不仅可能让大宝被人嘲笑,还可能因此变得更自卑,不愿意说话了。
我一直觉得,小孩子是动态发展的。现在说话磕绊、个子不高、注意力不集中,以后可能表达流畅、一米八大长腿、专注力超集中啊!
但如果你跟别人说了,可能这个标签,就真的贴上了。娃以后就算改善了,也不一定能得到认可。那他该多伤心啊!
那些总把孩子隐私当谈资的家长,往往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愿意沟通,甚至对家长产生抵触。其实,这些都是“语以泄败”的结果。
枕边育儿寄语:
保护孩子的隐私,不是 “藏着掖着”,而是对孩子的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 “小空间”,也都希望自己的不完美、小秘密能被温柔对待。本次分享的三件事,你有没有跟别人聊过?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