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发表在《妇女研究论丛》上的一篇内容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代际互惠方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现在的老人帮忙带娃,和以前有了明显不同。
的确,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把孩子交给外公外婆带,而不是爷爷奶奶。就拿我们小区的孩子们来说,到广场上玩的2-6岁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外公外婆在带,爷爷奶奶带得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我和几位妈妈聊过,发现,她们选择让外公外婆带娃,其实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总结下来,大概是三点。
第一个原因,子女少,父母清闲。
没有兄弟姐妹,或者只有一个,老人比较有时间。所以,他们的生活,就以儿孙为主,只要有需求,就会提供帮助。
像我家,我们这代是三个孩子,我有姐姐和弟弟。妈妈忙着给弟弟带娃,也就是带孙子,我生完孩子后,她根本没时间来照顾。

但现在当爸妈的90、95后,独生子偏多,父母比较有时间。因此,选择帮女儿带娃的,不在少数。
第二个原因,年轻人能做主。
在家庭决策方面,年轻人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什么都听老人的。比如做家务、养育孩子、做饭等,这些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谁来带孩子,也是年轻夫妻说了算,而不是以前的传统,都是爷爷奶奶带了。
95后宝妈晓雯说,在结婚之前,就跟老公商量过,到时候谁带娃的问题。老公的意思是,让丈母娘来帮忙带。

因为婆婆文化程度不高,而且,乡下还有地。如果来照顾孩子,估计会有分歧,还可能经常需要回去。到时候,可能会有点麻烦。
没想到,婆婆也痛快地答应了,还说,以后有孩子了,每个月会给1000块钱。人没到,钱要到位。
晓雯说,即使婆婆到时候不给钱,也没关系。毕竟,这样减少了婆媳矛盾,已经很好了。
第三个原因,女性地位提高。
和父辈不同,现在的女性地位崛起,即使生完孩子后,也有工作,经济独立,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提高。
因此,在选择谁来帮忙带娃的问题上,也有话语权。因为婆媳问题是千古难题,所以,一般会选择自己的爸妈帮忙带娃。

不仅能避免婆媳关系,在遇到育儿分歧时,也能更好地达到一致。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也会更顺畅一些。
当然了,也不是说,公婆就带不好孩子。而是说,年轻人更希望,养育路上,有更得力的助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对中国五个城市(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和哈尔滨)的调查发现,有48.3%的家庭是祖母育儿,而51.7%的家庭是外祖母育儿。
这一数据也显示,外公外婆在照顾孩子方面,呈现更高的趋势。说明大多数年轻人,更愿意让外公外婆来帮忙。
毕竟,迫于生活压力,小两口都得上班。而带娃需要很大精力,有些事情还得沟通。家里的老人,尤其是外公外婆,很占优势。
不过,到底选择公婆还是外公外婆,还得看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首先,身体状况。
带娃很耗费精力,小的时候晚上要喂奶,白天要做辅食,一天忙下来,没个好身体,根本不行。如果外公外婆身体本身就不太好,强行要求他们带娃,也不太合适。

我们小区有位宝妈说,她本来想着让爸妈来帮忙带娃,但因为妈妈去年刚做了心脏搭桥,身体还在恢复中。
自己照顾自己的问题不大,但如果把孩子交给她,还是很吃力的。因此,她最后选择了跟婆婆一起带娃。
其次,沟通状况。
不管是公婆还是自家爸妈来帮忙带娃,都免不了可能会有分歧。尤其是在早期教育、习惯养成上,老人和年轻人看法不同。
因此,还是要选择,好沟通、能沟通的一方,避免产生家庭矛盾,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
最后,个人意愿。
表妹生了俩娃,大宝是婆婆帮忙带的,到了二宝,婆婆表示,想有点自己的事情做了,打算跟公公一起出去旅行。
所以,二宝就是姑姑和表妹一起带的。
为此,表妹还有点埋怨婆婆,怎么能帮忙带一个,到了老二就不乐意了?姑姑劝她说,现在我年龄也不大,身体也挺好,能帮你带,别想那么多。

是的,现在的老人,其实也希望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一方明确表示,不想帮忙带娃,就不要强求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家是俩男孩,等到他们以后结婚,我是不打算帮忙带娃的。我应该也会跟文章开头的晓雯婆婆一样,每个月给一定的费用。如果实在需要帮忙,再考虑是否过去?
因为,辛苦了一辈子,我也想有点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趁着退休时光,享受一下生活。
枕边育儿寄语:
我想说的是,不管如何,老人带娃都只是负责“养”的部分,也就是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育”的任务,还得年轻父母多上心。你们家是爷爷奶奶带娃,还是外公外婆带娃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