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就西南交通大学2017-2024年的保研、升学、就业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整理,眼睛都看花了,但这篇文章列出的信息,相信一定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觉得有用,相信您知道如何支持我这个纯原创的人。
一、就业与深造数据(本科为主)
从整体数据来看,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率高,长期在95%-97%之间,升学率从2017年的33.31%,提升至2021年的40.8%,2024年保持在42.7%,总体升学率进深不错。
二、保研、推免数据
西南交通大学,保研率,连续8年基本在16%-18%之间,处于211高校中高水平梯队。
推免指标从1211人增至1290人(2025届1352人)
2022年本校保研占比40%,外校60%,这个占比相对合理,不像某一些高校,本校保研比率过高,这对于学生的学缘结构是不利的。

根据上述数据,我有以下认识:
1、推免总人数从2023届1258人 → 2024届1290人 → 2025届1352人,三年增长约7.5%。增长主要与新学院(智慧学院)与信息、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的扩容有关。
2、理工学科群推免数据的变化,要关注的点!
第一,传统工科学院(交通、机械、土木、电气)推免名额,仍占全校名额近45%,但土木、机械连续三年下滑。
第二,**计算机与新工科(信息、智造、AI方向)**呈显著上升趋势,体现“智能交通+信息化”导向
第三,环境、智慧学院首次单列,显示学校保研结构正向“新工科矩阵”拓展。
3、文管学科群的推免数据分析
公共管理、经管、人文、外语等学院推免人数长期稳定在30–55区间,整体占比约12%。特别要注意的是:设计学院增长最明显(3年+23人),这与近年艺术设计、交通美学、智能交互设计方向建设有关。
4、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教团、医学院等名额长期稳定;心理中心虽人数少但逐年小幅增长。

从保研外校的数据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大家要注意:
京沪高校仍是主要流向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连续入榜,长期保持高吸引力;
华南理工、上海财大、上外近年强势上升,说明工科学生跨区域流动增加;
南京大学、中科大、中南大学构成“中部科研型三角”,吸纳人数稳中有升。
三、就业行业+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数据分析

1、从就业行业来看,长期以交通运输—建筑—制造业为三大支柱,合计占比约55–60%:
2、从就业地区来看,“大西南经济区”长期为主吸纳地,占就业总量约40–48%;四川省内约36–40%,成都就业稳定在30–33%
3、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就业比例始终在60%以上;2017届66.6%、2019届66.3%、2020届保持相当水平,重点签约单位集中于中国中铁、中国铁路集团、国家电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
4、500强企业就业趋势,呈波动下行走势。
2017届62.6%(世界+中国500强合计)→ 2018届73% → 2019届58% → 2020届50.9% → 2021届43%
5、选调生人数稳步增长
2019届选调生79人;2020届102人;2021届160人,呈稳步增长
四、勋哥观察
以下是本人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1、交通特色是西南交通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西南交大的交通、土木、机械、电气四大学科群就业与升学黏度极高,轨道交通类就业稳定在26%左右,形成“行业认同型”就业格局。8年的就业数据反映的是这所大学“以工立校、以交为本”的特点,选择这所大学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行业型研究大学”,要把行业+研究,认真琢磨好。
2、升学占比,8年才上升10%个点,这反映了这所大学在就业端上强劲的竞争力。
你看看这所大学的保研指标,在逐年增长的同时,保研外校流向非常优质;这既体现了这所大学的本科学科实力,又能从侧面证明,这所大学并非靠本校保研占比提高,并非靠提高升学比例来保证就业。
所以,选择这所大学,既可以选择保研、升学,又可以在就业上做相应的规划,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
3、超三分之一毕业生服务于四川省内,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吸纳主阵地。
这个数据说明,如果你想就业,也许在成渝地区要重点考虑,提前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