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规出台,留言区天塌了!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

目标很明确,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

措施很具体,“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行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等等。

这10条举措用心良苦,从中亦可窥见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案犯”。

排列第一的就是: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

调研显示,约54.66%的青少年将升学压力视为最大心理负担。

过重学业负担挤压了睡眠时间,加剧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为量化排名,恶化了亲子关系,加剧了家校冲突。种种教育悲剧,溯源起来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面对这个“罪魁祸首”,国家亮明态度: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规范考试管理,减少日常测试频次,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诸如此类,其他9条均指陈病灶,开列处方。

但是网络上似乎并不买账,留言区吐槽声远远超过点赞。

有网友发出了灵魂一问:

那高考还按成绩高低录取吗

有人拱火:

“教育部: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录取做限制。”如果这样,我绝对支持。

很好我希望高考时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不要以成绩排名取学生!!!!!!

有人条分缕析:

不了解自己在全区或全市的排名还可以理解,但连自己在学校里的名次都不清楚,这就扯淡了。

一套试卷检测,150分的试卷,难度不同,平均分可能差几十分,你以为考到120分挺好了,但要是太简单了,120分可能连平均分都不到;如果题目太难了,120分可能是最高分。

有人语重心长:

分数排一下没什么吧!让孩子和家长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方便查缺补漏

不通过成绩进行排名,确实短期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以后突如其来面临更大压力,会让家长和学生更无法适应。

排个名就接受不了,抗压能力差,那更应该提高抗压能力。

有人一针见血:

唯独没有改善罪魁祸首之一的教育考评制度,改变唯分数论,依然是治标不治本。

诸如此类,看了之后感觉糟心,堵心。

这种公然唱反调,甚至挑衅,是不是网络清朗行动要打击的“恶意挑动负面情绪”?

但是仔细想想,作为一个2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竟然无言反驳。

这10条,虽然被媒体叫着“新规”,其实已经不新了,年年都弹着老调。

譬如“限时令”、“睡眠令”早就颁发了,而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

中小学生实际睡眠时间普遍比教育部建议的少:小学生平均睡7.65小时,远不到建议的10小时;初中生睡7.48小时,不到9小时;高中生只睡6.5小时,比建议的8小时少了快五分之一 。

评论区发言的家长说得痛快,也是受够了。有个家长说:

光说每天2小时体育运动,有几个学校能落实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后还是孩子和家长承担了所有。不知道出台政策的专家有何感想?

新出的这10条措施、或10副药能否奏效,还是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吧。

但我还是希望,专家们挺身而出,严词批驳,绝不能任由这种言论动摇人心,混淆视听!

网络清朗行动,人人有责;教育希望,靠专家了!

(防失联关注公众号“行者殷涛”)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