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杨振宁妻弟,考上哈佛却没钱读书,最终吞药自尽,杨为何坐视不管?

1956年,1位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吞下了安眠药,最后不幸死去,年仅22岁。这个年轻人十分聪明,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距离毕业只有1年的时间,若能顺利完成学业则会拥有非常不错的人生。那么未来一片光明的他为何会寻短见呢?

原来他一直都是贷款读书,已负债1万块,最后1年因没有学费而服药自尽。这个22岁的年轻人就是杨振宁的妻弟杜致仁。杨振宁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为何不扶一把自家人呢?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有点复杂,看完才能明白一切。

1949年,杨振宁到了美国任教,就在那年圣诞节,杜致礼到普林斯顿探望兄弟杜致仁,结果她在1家茶餐厅邂逅了杨振宁。原来,以前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而杜致礼则在其附属中学读高中,双方早就相识。

杨振宁也很快认出来了杜致礼,并与他们熟悉了起来。经过攀谈,杨振宁这才了解到杜家姐弟的家庭情况。原来他们就是抗日名将杜隼明的子女。杜隼明毕业于黄埔军校,在抗战时是有名的大将,同时也是国军的高级将军,更是蒋先生的爱将。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杜隼明被俘。杜将军有6个子女,杜致礼是家中的老大,后来因家庭经济情况而被迫去了不知名的大学读书。杨振宁也是华人,加上他与杜致礼又非常谈得来,所以2人互生了好感,后来他们在美结了婚。

杨振宁为了妻子而留在了普林斯顿工作,而且待了16年之久。随着时间推移,1953年,杜致仁也不甘落后地考上了美哈佛大学。要知道,能进这个高等学府可不是普通人可随意办到的。本来这是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可4年的学费也高达1万美元,杜致仁完全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来交学费。

后来他找台湾银行贷款读书,并坚持了3年。本来还有1年就要毕业了,可他的学业却出现了状况,可台湾方面却突然不继续贷款了,这一下让杜致仁被迫中止了学业。美国的规矩就是这么现实,杜致仁因没有学费就只能辍学了。这个时候他连忙让妈妈曹秀清写信给蒋先生帮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后者只批了1000美元下来,而且还要分2年给,1次只能支付500美金。而杨振宁夫妻刚在美国买了房子,手头也没多余的钱,因此杜致仁的大学毕业没了希望。22岁的杜致仁一时想不开就服下了1瓶安眠药而寻了短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谁想就在他死后的1年,杨振宁拿到了诺贝尔奖,杜致礼与杨振宁都为弟弟没坚持到最后而感到心痛。就这1年时间的差距,杜致仁没能熬过来,这也是杨振宁夫妻的伤心事,但许多不知内情的人却再度把它重提,这无疑于再次揭开别人的伤口。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